甘肅省蘭州市:讓新建工會組織成爲青年員工的“心頭好”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蘭州推動樓宇商圈工會聯合會“建起來”“鏈起來”“熱起來”(引題)

讓新建工會組織成爲青年員工的“心頭好”(主題)

本報記者 康勁

“一開始有點擔心,寫字樓那麼高,拎着外賣讓不讓進門、讓不讓停車……”今年初,李博華來到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成爲一名京東外賣騎手,他很快發現這些擔心在這裡是多餘的。因爲有“一羣人”,通過設置專櫃專區、名單准入、掃碼註冊等方法,巧妙破解了“外賣不得進入”等諸多問題,讓送單作業暢行“絲滑”。

“這羣人”屬於蘭州中海廣場工會聯合會。李博華按照工會聯合會海報上的指引,通過“職工之家”APP掃碼進入甘肅工會,註冊加入工會組織,一系列的工會服務和活動撲面而來,讓他驚喜不斷。

蘭州中海廣場工會聯合會是蘭州市推動樓宇商圈工會聯合會真正“建起來”“鏈起來”“熱起來”的縮影,也是用青春力量激發基層工會發展活力的一道風景。

用青春思維解決職場問題

今年1月,在蘭州市總工會、安寧區總工會的指導下,經過半年多籌備,蘭州中海廣場工會聯合會正式成立。

在隨後的6個多月時間裡,這個原本由“中海系”在蘭州負責地產、物業、商業3個經營板塊的3家企業組成的工會聯合會,迅速“破圈”——吸收了同商圈、上下鏈的58戶企業,工會會員從百餘人快速發展到近1100人。

“除了掃碼入會、指尖入會的便捷,大家普遍能感覺到工會的吸引力。”蘇京是工會聯合會主席。在她看來,工會聯合會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僅各項服務必須“觸手可及”,而且要用青年思維解決青年職工普遍面臨的職場問題。

中海廣場作爲一個7萬平方米的5A甲級寫字樓,進駐企業多爲區域性的“頭部機構”,40歲以下的青年員工居多。

在陣地建設過程中,工會聯合會按照青年員工喜歡的樣子重新設計,大家渴望工作緊張之後的“鬆弛”,就設計“稚暖空間”和“心愈空間”,還邀請專業心理諮詢師每週二午間駐場服務,開發了“情緒樹洞”線上小程序,供大家匿名傾訴。

有年輕人渴望工作之餘衝進健身房,來一場揮汗如雨的釋放,於是,健身器械設計爲24小時智能開放;年輕人想法多、思路活,就在職工書屋闢出共享書咖、智慧書角,供“頭腦風暴”或“創意單聊”;如果還不夠,共享會議室支持跨企業拼單……

目前,工會聯合會正在加緊策劃樓宇文化節,計劃通過運動聯賽、藝術工坊、公益集市等項目,讓這個青年員工的聚集地進一步“潮起來”“嗨起來”。

會員日“鏈”接多方資源

中海廣場工會聯合會成立之初,曾確立這樣的目標:在打造集權益保障、成長賦能、資源融通於一體的樓宇共同體中,彰顯工會作用。但作爲新成立的基層工會組織,資源、渠道畢竟有限。

今年4月,工會聯合會策劃了一個“週二工會會員日”,取名——“HI動工會”,並創意設計了一組卡通標識。工會聯合會副主席常青和女工主任曹琨說,“我們利用每週商業的低谷期,發放福利券,週一搶券,週二惠享,一面作爲工會的會員福利,一面瞄準職工的生活品質需求促進消費。”

營業面積超10萬平方米的中海環宇購物中心,在蘭州安寧區匯聚了多業態的首店矩陣,在這樣一個購物中心,5元到20元不等的工會福利券似乎微不足道。但截至6月底,10期“HI動工會”活動,工會聯合會投入4.1萬元福利補貼,卻促進購物中心提升了近10倍的當日營收。

“工會有魅力,工會券有魔力,我們也積極參與、真心讓利,辦成了職工專屬購物節。”經營潮流飾品的劉曉霞統計,進店亮出工會福利券的顧客,成交率100%。

通過一張券,工會聯合會不僅將購物中心的海底撈等48家頭牌商戶“鏈”入職工消費圈,也讓甘肅工會推出的“隴工惠”APP增強了區域用戶的“粘性”。

商圈旺,騎手多。圍繞購物中心的各家騎手,掃碼入會後當即就能領到一份霸王茶姬飲品和無門檻的優惠券。目前,有100餘名騎手通過這個聯合會“進家入會”。

隨着會員人數的增加,工會聯合會也正在策劃職業技能競賽,爲外賣騎手、商戶員工、企業主管設計專屬競賽項目,展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風采。安寧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希望將會員擴大到3000人、覆蓋中海樓宇商圈內的所有經營企業。

推動樓宇工會建起來、強起來

“在高端寫字樓、購物中心、商業住宅彙集的地方,能讓大家和諧相處、文明相待,工會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楠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在蘭州中海廣場的業主,對工會聯合會真心點贊。

近年來,隨着金融總部、文創大廈等特色樓宇商圈的崛起,蘭州中心城區的經濟版圖正在深度重塑。爲此,蘭州市總聚焦城市發展的新特徵,在深入推進“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工作和推進“小三級”工會建設三年行動中,通過整合市級產業和縣區、街道、社區的四級工會資源力量,通過工會聯合會的形式,推動百家樓宇工會建起來、連起來、強起來,並探索形成“組織一起建、陣地一起用、活動一起辦、公益一起做、成果一起享”工作新機制,讓萬家小微企業進入工會組織服務視野,在“城市叢林”中全方位立體成長。

國芳商務寫字樓樓宇工會聯合會吸引87家科技、建築、金融、商貿等各類企業的1700多名職工“進家”,通過樓宇運動會、品牌故事匯、創業故事匯等方式,推動企業間相互協作、共同發展。蘭州文創產業園工會聯合會按照“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閉環機制,提供“千人千面”“個性定製”的精準服務,90後、00後青年員工在工會收穫情感共鳴。

蘭州市總還推動街道、社區、企業等相關機構,與新建的工會聯合會形成緊密的聯動機制,共同關注職工權益等問題,形成推動和諧勞動關係和文明城市建設的合力。

蘭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蔣偉傳表示,更好地服務新興職業羣體,特別是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年輕人,必須用青年人的思維方法,解決青年職工面臨的問題,讓青春的力量在工會事業中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