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肅蘭州:讓“沉睡”資源變成“活”資產
前不久,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澗溝村遇到了一件撓頭事:村裡利用70萬元幫扶資金建起了一座蔬菜保鮮庫,這對種植戶來講可是個“香餑餑”。但究竟該承包給誰經營、以多少價格出租,村民們意見不一、議論紛紛。
最終,村裡經過“四議兩公開”集體決策,發佈到永登縣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以每年3.5萬元的底價公開出租。沒想到,7月2日開始的網絡競價異常激烈,意向承租方經過了80多輪出價,最終以每年10萬元的價格成交。
更讓村民沒想到的是,首期合同一簽3年,一次給村集體帶來了30萬元的收入!這下大家夥兒都樂開了花。
無獨有偶。蘭州市安寧區銀灘路街道寶興莊社區,因爲村級事務精簡和辦公場所合併,原有的辦公樓有部分長期閒置,不僅未能產生收益,還需要貼補維修管理費用。村集體決定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招租,最終以每年15.5萬元的租金成交。
“激活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能將農村的‘沉睡’資源變成‘活’資產,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助力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壯大,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動能。”蘭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天泉表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是典型的改革深水區、硬骨頭,蘭州市近兩年以入選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國家級整市試點爲契機,推動該項改革向實處走、向深處行。
走進位於城關區雁北路的蘭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大屏上滾動顯示的成交案例一個接一個。原本長期在農村“沉睡”閒置的資產和資源,通過產權交易,正逐漸被喚醒和盤活,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我們目前已設立9個縣區分中心(辦事處)、85個鄉鎮(街道)服務站、733個村(社區)級服務點,形成四級聯動交易體系。”蘭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主任王建中介紹,目前,該中心已將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農業生產設施設備、農村工程建設項目招標等17個品種納入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目錄,引導各類農村產權“應進必進、陽光交易”。
數字顯示,自2024年4月蘭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上線“一站式”交易系統以來,累計完成交易項目1418宗,交易規模突破7.77億元。其中,流轉土地面積達27.57萬畝,規範涉農項目資金3.97億元,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交易額達8600多萬元。
從交易項目和交易金額來看,榆中縣走在了改革前列。作爲典型的農業大縣,該縣針對村域廣、經濟底子薄、“造血”能力差等突出問題,以交易“小平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產。
眼下,榆中縣不僅建成覆蓋20個鄉鎮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在蘭州市規定的17個交易品種之外,還新增了5個交易品種,並以農村產權交易鑑證書爲企業增信貸款1000萬元,開蘭州市先河。去年,榆中縣資源資產資金交易額突破1.5億元,爲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資金流。2024年,該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37億元,同比增長87.26%,村均收入突破51.38萬元,村均經營性收入爲35.43萬元,走在蘭州市前列。
“我們將對標先進地區,進一步提質擴面,力爭打造立足蘭州、輻射全省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爲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素流動、產業升級,貢獻蘭州經驗。”王建中說。
記者 尚傑 王冰雅
責任編輯:黃璐
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