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說·地評線】飛天網評:“人工智能+”激盪澎湃的消費春潮
機械臂靈活翻轉,一杯有“哪吒”拉花的咖啡便遞到顧客手中;戴上VR眼鏡,穿越時空欣賞圓明園“萬園之園”的盛景;餐館內,具身智能“員工”向顧客熱情招手……“人工智能+消費”浪潮下,這些充滿未來感的畫面正在變成現實。不久前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當AI加速融入千行百業,“人工智能+消費”將激活需求新藍海。
打造消費新場景。隨着AI與家電家居等深度融合,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慧生活場景正在加速走進一個個中國家庭。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手機、人工智能電腦、人工智能學習機等人工智能硬件產品數量呈高速增長態勢。當前居民消費從“功能滿足”轉向“體驗升級”,AI融入家居環境、智能穿戴成爲潮流,不僅將有效激活消費潛力,更能通過高端供給牽引產業升級,助力中國製造向智造躍遷,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各地各部門要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接口、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AI大模型正加速走進真實生活,在智能家居、教育科技、商業職場等領域涌現出一批“AI+”創新範式,重構從家庭到職場的全場景體驗。
提升消費新體驗。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通過人工智能賦能產品、服務用戶、構築優勢。在物流領域,無人車通過AI技術思考和識別實現自動駕駛、自動化分撥中心應用AI視覺技術將包裹進行區分拆零、自動化倉儲集中調度上千臺機器人進行搬運揀選,通過引入AI技術,物流科技讓快遞包裹觸達消費者的過程更“絲滑”。與以往貨車運輸相比,無人車可實現少量多波次的運輸,讓消費者真正實現即到即取。在服裝領域,與AI同創,用AI製版,藉助AI虛擬試衣。人工智能正全面融入服裝業的每個環節,爲創作、生產和消費帶來全新體驗。從外骨骼機器人輔助遊客攀登山,到安保巡檢機器人兼具秩序維護與文化講解功能,再到AI建模與全息投影技術的融合、讓遊客沉浸式感受非遺技藝,人工智能領域各種突破性成果已經開始影響生產生活。各地各部門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對消費全產業鏈的改造提升,切中未來消費市場發展的脈搏。
加力消費新供給。消費供給包括服務消費、健康消費、數字消費等多個領域。從服務消費來看,智能機器人承擔養老陪護、家庭管家等多元角色,未來技術手段有望彌補“一老一小”等服務領域的供給缺口,激活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從健康消費來看,2024年,中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健康消費包括各種健康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從數字消費來看,隨着科技的發展,數字消費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娛樂需求,還推動了科技商業化的進程,提升了消費品質。從數字人直播帶動直播間閒時轉化率提升,到視頻生成模型激活微短劇市場,再到強腦科技幫助肢體殘疾人羣改善生活等,“人工智能+消費”正在不斷打開內需新空間。隨着技術迭代、落地場景更爲豐富,人工智能與消費領域的結合逐漸向定製化、個性化、多元化發展,有望在未來激活更多消費增量。
張閒語
責任編輯:宗成賢
來源: 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