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遊戲策略泡沫化? 前索尼高層呼籲:多數人想賺錢不可能
記者黃冠瑋/綜合報導
近年隨着服務型遊戲推出,也徹底改變玩家過去買斷遊戲的消費習慣,像是遊戲大廠EA、動視暴雪等都認爲服務型遊戲將是未來趨勢,不過能成功的遊戲卻屈指可數。對此,前美國索尼互動娛樂(SIE)總裁Shawn Layden就表示,一昧追求服務型遊戲,根本不可能成功賺錢,多數人只會註定失敗,陷入不切實際幻想。
▼服務型遊戲被批不切實際。(圖/翻攝自Getty Images)
根據外媒報導,索尼從2023年開始CEO Jim Ryan就有計劃,在2025年以前能推出12款服務型遊戲,不過後續卻因爲《星鳴特攻》失利再加上今年1月取消兩款服務型遊戲開發,讓這條服務型遊戲路途相當坎坷。雖說先前索尼財務長Lin Tao則是信心喊話,不會就此放棄服務型遊戲市場,但多數玩家則是認爲不太看好,畢竟索尼近期戰劫掠玩法服務型遊戲《Fairgame$》才傳出製作人離職,恐走上《星鳴特攻》後塵。
對此,近日前美國索尼互動娛樂(SIE)總裁Shawn Layden接受訪問,針對玩家觀點也表示認同,先在遊戲市場就像高速公路上擠滿想挑戰《要塞英雄》地位的跟風者和嘗試挑戰不同外觀的《鬥陣特攻》類似者,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服務型遊戲,每天幻想在餘生中每天都能賺到大筆的錢,對多數人而言根本不可能成功賺錢,只會註定失敗。服務型遊戲只是一種對高昂遊戲開發成本的「OK繃」,經常性收入可以抵消製作成本日益上漲的風險,然而這些遊戲不但沒有止住商業遊戲製作的經濟損失,反而成爲遊戲公司本身以及因爲這些冒險策略失敗而被解僱的個人開發者的另一場腥風血雨。
對Shawn Layden而言,服務型遊戲本質上根本不算真正遊戲,它只能算是一種重複性動作互動設備,而服務型遊戲想要成功,要馬得花幾十年的時間去打造,不然就只能碰運氣,但這對於一般開發來說簡直不切實際,因此當索尼轉變成「服務類型遊戲策略」時,Shawn Layden就選擇離職,畢竟對他而言這不是所擅長領域。他則認爲一款好的遊戲必須具備,故事、角色以及世界觀,像是《地平線》、《戰神》、《秘境探險》系列等都具備此等條件,纔有如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