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窗口不是謀私“後門”(監督哨)
“領了號,眼巴巴排了大半天,屏幕就是不顯示我的號。”
“有人根本不用排號,來了就辦,跟工作人員熟得很。”
今年4月,有羣衆反映遼寧省鞍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立山分中心個別窗口服務質量差,排隊時間長,疑似存在違規插隊問題。
立山區紀委監委立即成立覈查組,直插現場,調取近一年的叫號記錄,一幀幀比對監控視頻,交叉覈驗業務辦理數據與窗口操作日誌……很快,一個異常窗口浮出水面:勞務派遣人員李某的工位。
數據“開口”說話了:這個窗口的叫號頻率明顯偏低,羣衆平均等待時間顯著長於其他窗口。更蹊蹺的是,監控裡總有那麼幾張“熟面孔”頻繁光顧,他們有時甚至不用取號、不用排隊,卻能一口氣辦下好幾筆業務。這反常的效率背後,藏着什麼貓膩?
順藤摸瓜,調查發現,“熟面孔”大多是當地房地產中介人員。辦案人員隨即找到了窗口工作人員李某。
“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本來就複雜,耗時長。我都是按規矩辦的,不存在插隊。”一開始,李某振振有詞。
“這些人是什麼身份?”辦案人員出示了中介人員在窗口前的影像,以及他們與李某頻繁小額轉賬的記錄。李某這才低下了頭,交代了違紀事實。
“剛來時想多認識人,結果被個別不法中介盯上了。他們請吃飯、發紅包,一開始我也推辭過,但架不住次數多,慢慢就放鬆了警惕,覺得幫個小忙、行個方便沒什麼大不了。”李某懊悔不已,“貪了小便宜,開了‘後門’,讓他們插隊辦業務,結果越陷越深……現在想想,真是鬼迷心竅。我對不起組織的信任,更對不起那些在大廳里長時間排隊的老百姓。”
最終,李某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並作辭退處理。
【執紀者說】小小服務窗口,折射的是黨風政風,連接的是民心冷暖。此案中,個別人員紀法意識淡漠,將爲民服務的窗口異化爲個人謀私的“後門”,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對這類侵害羣衆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爲,必須“零容忍”,露頭就打,絕不手軟。廣大黨員幹部應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常懷敬畏之心,嚴守履職底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擦亮爲民服務的窗口。
(何志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