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川習會 川敗習勝一籌

▲備受全球矚目的釜山川習會10月30日進行了一百分鐘。(圖/路透)

●顧爾德/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備受全球矚目的釜山川習會10月30日進行了一百分鐘。臺灣最關切的當然是有沒有談到臺灣問題、怎麼談 ;事前傳聞中國逼川普在會談中表態不支持臺獨,結果臺灣問題並沒有被提上臺面。這又代表着什麼意義?對臺灣是好是壞?除了臺灣問題之外,川習會又觸及哪些重要議題?對全球政經有何影響?

川普對防颱與否 採狡猾閃避態度

川習會結束後川普立即返回美國,並未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活動,並且隔天就接受CBS《60分鐘》專訪。川普受訪時說,習近平在川習會晤中完全未提臺灣。主持人歐當尼爾(Norah O’Donnell)逼問川普,如果中國對臺動武,他會怎麼做?「不能泄露我的秘密。」川普狡猾地迴避了問題,並稱:「如果真發生了,你自然會知道。而且他明白答案。」

就在三年前,他的前任拜登(Joe Biden)同樣接受《60分鐘》專訪時被問到類似問題,他肯定地迴應:「是的,如果真的發生前所未有的襲擊。」「會,我會下令美軍協防颱灣。」

這已經是拜登第四次做出類似表態,雖然每次表態後,白宮幕僚或國務院都會幫他圓場、緩和,稱「美國的臺灣政策沒有改變」,或美國依然維持「戰略模糊」,但拜登四度表態,顯然不是「老蕃顛」而是刻意向中國發出警告。

相對的,川普的回答說好聽一點是維持美國「戰略模糊」的一貫立場;「如果真發生了,你自然會知道。而且他明白答案。」這句話聽起來像黑道放狠話恐嚇。

其實以川普上任以來的言行觀之,他後語否定前言的例子太多了,包括輝達高階晶片是否放行中國態度反覆,甚至對烏克蘭停火問題都可以立場一變再變。因此,也不需要浪費腦力去解達他對臺灣問題的閃躲回應──與其說川普在恐嚇習大,更像是在玩大老二吹牛。

川習會的「成果」一展

其實川普之前已表示過不想提臺灣問題,他是個追求立即可兌現利益的商人,而臺灣問題既麻煩又無實質效益,對增加選票效益不大,所以他不想談。

至於習近平爲何不提臺灣問題?是川普硬是不讓他提,還是因爲最近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讓習大很滿意,對「和平統一」信心倍增,所以不急着對川普施壓?

川習會未談到臺灣,在其他方面有哪些具體成果?睽別六年後再碰頭,川、習又是哪一方佔優勢?

這次有具體成果的包括:

一、 中國同意暫緩/解除其揚言將着手的稀土與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爲期一年。

二、中國承諾恢復採購美國大豆等農產品。

三、習近平保證將「非常努力」打擊製作芬太尼的化學物品之生產與流通。

而川普對中國讓步做出的迴應包括:

一、將先前以芬太尼爲理由對中國商品加徵的 20% 關稅調降至 10%,一旦中國遏止芬太尼有成,再撤銷剩餘 10%稅額。

二、承諾暫緩先前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的 100% 懲罰性關稅。

這個成果可說是典型的「川普式買賣」,雙方帳面上都有收穫、皆可當做內宣題材,但實際上只是讓熱戰降溫,雙方管控衝突、避免螺旋上升,卻未觸及結構矛盾。

稀土出口管制只是暫緩一年,中方隨時可變卦;TikTok 所有權以及數位資料管理權問題都沒有突破。美國重要智庫第一時間的評論多是:中國主導了談判進程。

▼川習會成果可說是典型的「川普式買賣」,雙方帳面上都有收穫、皆可當做內宣題材,但實際上只是讓熱戰降溫,雙方管控衝突、避免螺旋上升,卻未觸及結構矛盾 。(圖/路透)

習近平掌握了美中談判主控權

美國重要國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兩位資深研究員馬克(Jeremy Mark) 和哈特(Melanie Hart)都認爲中方掌握了美中談判主控權。

哈特指出,中方透過安排未來高層互訪等議程規劃,控制會談節奏,使美方難以主導,「我們現在已經知道2026年會是什麼樣子了。」她指出,川普計劃訪問北京給了中國機會「可以預先設定下一次互動的走向,並在未來幾個月內敦促美國做出新一輪讓步,爲一次『好的』會談奠定基礎。」。

馬克則指出,中方在稀土出口、大豆採購等美國政治敏感點上取得操控優勢,美國政府得承受國內農業、科技業各種利益團體壓力。

《紐約時報》也指出,習近平的稀土管制策略成功地迫使美國談判代表回到談判桌前,而中國實際上毋需付出任何新代價。此外,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資深研究員列文(Henrietta Levin)也指出:「雖然持續的相互緩和或許可能實現,……但另一種可能是,以緩和爲基礎達成更廣泛的協議,肯定會對北京有利。」

值得注意的幾項對中國有利的跡象包括:

川普在會談前先在社羣媒體貼文稱「G2即將召開!」 “G-2”正是中國崛起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北京一直追求的目標,等於認可中國與美國是平起平坐的對等強權,這是華府對北京一項重大的外交地位承認,而這竟出於自以爲精明談判者的川普之口,他居然事先幫對手增加底氣!

此外, 習近平在APEC峰會大推「全球 AI 合作/治理機構」倡議,企圖以多邊抱團對抗美國的科技圍堵,並藉此提高中國在全球科技規則制訂的話語權。習近平倡議設立「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WAICO)做爲全球 AI 治理機構,並建議總部設在上海。

中國意圖取得世界AI主導權

依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去年初發布的統計,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遠超其他國家、達38,200多項,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六倍;不過美國在AI尖端領域,例如原創性突破、頂尖模型開發等方面仍遙遙領先中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AI應用方面的快速發展也令人驚豔,例如在中國國內大力推動 AI 在公安監控、醫療、政府服務等領域的應用。

最近中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在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獲得營運許可。中國可能複製高鐵模式,藉「海外樣板+產能輸出」在全球開展「新科技一帶一路」,當然這除了科技能力的考驗,還要克服商業模式是否能成功的挑戰。不過,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這些部署都是美國不該輕忽的。

此外,川習會後,川普並未出席隔天舉行的 APEC 領袖峰會。其實2022年拜登也是出席了柬埔寨舉行的美國─ASEAN 峰會後,就回國出未出席在曼谷舉行的 APEC峰會,只派遣副總統爲代表。

APEC雖是美國倡議成立的,但因爲美中對抗一直只是個「談話會」,無法成爲形成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的決議,這個論壇重要性已不若ASEAN、CCPPT、RCEP,連發起國美國總統也缺席。

損失最大的是臺灣,因爲臺灣無法參與其他亞太區域經合組織,只能參加APEC論壇,這也是臺灣領導人代表少數可以和美國總統同臺的機會。

即使APEC重要性降低,但川普的缺席被批評爲對多邊主義和亞太盟友的不重視。川普把APEC舞臺留給習近平獨舞,讓中國可以宣傳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更損失可以串連盟友共組AI生態鏈,以及共同長遠因應中國稀土等戰略物資管制的機會。

十月底登場的中共二十屈四中全會證實了習近平對軍方的大清洗,之前傳聞習近平遭受軍頭挑戰、地位不穩,但從他四中全會後從容出國參加川習會、APEC,顯然並沒有禍起蕭牆的後顧之憂;而川普很配合地演出高峰會,等於從外部幫習大鞏固地位。時隔六年的川習會,習大的收穫遠大於川普,川敗習勝,輸贏立見。

▼APEC雖是美國倡議成立的,但因爲美中對抗一直只是個「談話會」,無法成爲形成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的決議,這個論壇重要性已不若ASEAN、CCPPT、RCEP,連發起國美國總統也缺席。(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