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植保學科:以蜜蜂“小切口”服務國計民生“大戰略”
蜜蜂是重要的傳粉昆蟲,在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版圖中,蜜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瞭解,六十多年來,該校先後創辦我國首個養蜂專修科、首個蜂學本科專業,創建了全國唯一蜂學本碩博培養體系,培養了全國80%的蜂學高端人才,發表了我國蜜蜂領域首篇《Science》研究論文,發展成爲集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特色高地。
人才培養:鍛造蜂業人才“黃埔軍校”
據瞭解,本世紀以來,我國蜂產品行業發展迅速,蜂產品產量和出口數量長期位居世界首位。2024年我國蜂蜜產品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面對全國2000餘家蜂企對高素質蜂業人才的迫切需求,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構建“勤勉鑄魂,蜂學爲基,交叉融合”育人體系:通過“三年遞進式”實踐(一年級熟悉蜜蜂生物學特性,二年級掌握蜜蜂飼養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三年級深入生產基地綜合實習)鍛造紮實的蜂學實戰能力;實施創新型和複合應用型分類培養機制,創新型人才着力培養科研創新能力,複合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
作爲高層次蜂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構建“政產學研”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引進10名化學、生藥學、藥理學等多學科背景的高層次人才,外聘13位行業骨幹,組建了由3位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領銜的高水平科教團隊;自主研發22種專業教學儀器設備,授權發明專利25項,獲國際發明“特斯拉”金獎。與多所海外高校合作交流,拓寬學生國際視野。2015年,本科生團隊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獲得銅獎。
截至目前,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累計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等項目、教材、課程共13項,培養出一批蜂業專家,成爲引領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十年,學生平均就業率超95%,用人單位滿意度超98%。
科研攻關:破解生態安全與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我國養蜂業歷史悠久,蜂羣數量和蜂農數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養蜂大國。蜂學專業奠基人龔一飛1949年畢業留校工作,在趙修復等昆蟲學家指導下,融合昆蟲學與蜂學理論,奠定了“以蟲護農、以蜂興農”的基石。
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賡續使命,將蜜蜂健康、採集行爲、優質高效生產、蜂產品功能研究與開發、傳粉昆蟲多樣性保護列爲重點方向,系統研究傳粉生態對農業生產的核心支撐作用。2022年,蘇鬆坤研究員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開創性成果,首次發現蜜蜂腦部多巴胺調控“食物慾望”的分子機制,爲提升農作物授粉效率提供了理論基石。
面對產業全鏈條需求,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依託天然生物毒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6個國家省部級平臺,構建貫通“產前-產後-延伸”的技術體系:在產前環節,創新蜜蜂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使蜂羣病害損失率降低35%;在產後環節,突破蜂毒活性肽提取技術,研發的“蜜蜂電子取毒器”新產品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在產業延伸領域,創建“蜂旅融合”生態模式,推動產業增值超20%。
成果轉化:“甜蜜事業”書寫富民興邦答卷
科技惠農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該校植保學科蜜蜂團隊選育的優質高產抗病優良蜂種和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至全國16個省份,累計助農增收1.23億元;幫助企業攻克多個技術難題,研發的蜂產業提質增效等關鍵技術突破產業瓶頸,技術轉化創產值1.65億元。團隊在福建、甘肅、寧夏、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開展養蜂科技培訓3萬餘人次,技術指導寧夏固原、甘肅定西等地千餘農戶脫貧。同時,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向海外輸出標準化養蜂技術。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繆曉青將蜂毒應用技術轉化爲產業動能,創建蜂療研究所和福建蜂療醫院,研發的蜂毒外擦劑行銷全國,同時正在研製抗癌製劑等新產品。他領銜的福建省神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成2萬平方米GMP製藥車間,成爲全國蜂產品行業龍頭和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
六十多年來,福建農林大學植保學科蜜蜂團隊以實幹書寫“小昆蟲服務大戰略”篇章,生動詮釋守護傳粉昆蟲就是守護農業生態基石,培育專業人才就是激活產業引擎,轉化創新技術就是點燃致富星火。(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