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債、多重資產基金 抗波動

年過半百、進入準退休族階段的中產階級,理財規劃較青壯年時保守。圖/AI生成

年過半百、進入準退休族階段的中產階級,理財規劃較青壯年時保守,多數理財規劃會將資金配置由定存及個股投資撤出部分資金,逐步轉進包括全球複合債券基金或全球多重資產基金等商品,並將基金配息持續滾入投資本金,期望以長期紀律且趨保守的理財做法,達到累積資產、安度退休生活的效果。

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掀起對等關稅變數,引爆全球投資市場大地震,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中東戰事再起,準備退休依循既有理財紀律,是否還能如預期累積資產保障退休後的經濟條件?距離退休還有十年以上,或者是即將退休、已經退休的族羣,應對上又有何差異?

遠東銀行個人金融資深協理高宇宏表示,根據投資機構摩根資產管理研究歷史經驗顯示,若因市場下跌而選擇黯然或閃避出場,反而可能錯過市場反彈機會,據其研究也顯示,十個最佳交易日,其中有七個發生在每十個最差交易日發生後的二週內,因此若錯過最佳交易日,投資資產將會縮水,甚至變成負報酬率。反觀不論市場如何震盪,持續保持投資,就有望在中長期累積更多的資產。

高宇宏表示,一般而言,退休金準備屬於長期的規劃,隨着全球經濟多空循環,總會遇上幾次較大的金融市場震盪,遵守紀律以不變應萬變纔是最佳策略。在正常金融環境下,若股市下跌,由於債券多被視爲避險資產,價格通常會呈現上漲走勢,而即使債券也下跌,幅度也相對有限。

因此若是投資組合是以全球複合債券基金或全球多重資產基金爲主,可預期整體投資組合波動不大,加上股市投資比重相對較低,整體組合下跌幅度比起股票也會相對溫和許多,但原本以全球多重資產或複合債基金投入策略的投資人,此時若因恐慌賣出,往往會賣在相對低點,當然也等不到市場反彈或上漲初段,反而會使投資組合報酬不如預期,進而打亂原本退休金規劃。

不過,高宇宏也提醒,投資人遇到突發重大利空時,如何應對也須同時考量個人距離實際退休所剩時間長短,這可大致分爲兩種情境,一是距離實際退休年紀仍有十年以上的投資人,則建議最佳策略還是繼續持有既有的投資組合,以免錯失資產持續增值的機會,如果手邊還有相當可運用資金,且屬於積極型投資人,甚至還可以考慮逢低進場加碼。

第二種是若爲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投資人,則須評估本身對於投資部位波動的承受度而定,若是無法承受短期波動,建議可將全球多重資產基金調整爲全球複合債券型基金,若可承受則可不考慮調整投資組合。但不論如何抉擇,都應確認投資需求及風險承受度,詳閱基金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確實做好財務規劃與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