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閣揆鄭麗君:金融支持赴美投資 臺美供應鏈以「臺灣模式」合作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美關稅談判進入深水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2)日表示,臺美供應鏈合作將以「臺灣模式」,透過四面向在美打造產業聚落,有感受到美方對此正面迴應。她強調,企業國際佈局並非供應鏈外移,而是供應鏈的延伸與擴展。
四大面向包含:第一、企業自主規劃,政府協調整合;第二、政府建立金融支持與信用保證機制,助攻產業投資美國;第三、借重科學園區經驗打造產業聚落,降低單打獨鬥風險與成本;第四、爭取美方基礎建設、簽證等支持。
鄭麗君日前率領談判團隊赴美,結束第五輪實體磋商,此行臺美供應鏈合作模式是重中之重。她昨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臺美供應鏈合作將以「臺灣模式」在美國打造產業聚落。
由於美方目標是吸引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外界關注,「護國神山」臺積電是否參與談判?鄭麗君表示,「可以非常清楚告訴大家,沒有,談判是政府對政府(G to G)進行。」
鄭麗君重申,此趟赴美並未談到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過去沒做出這樣承諾,未來也不會答應,美方希望提升本土製造能力、滿足美國本地需求,這是美國國安目標,但我方也有自己產業戰略目標,希望根留臺灣、佈局全球,雙方進行戰略合作,纔會建議以「臺灣模式」作爲跟美國談判方案。
鄭麗君說明,「臺灣模式」的核心包括四大面向。第一,由企業自主規劃投資方向,政府協調並整合產業資源,形成投資動能;第二,政府建立金融與信用保證機制,強化金融體系對企業投資的支持。
第三,借重臺灣科學園區經驗,透過臺美合作在美打造產業聚落,降低企業單打獨鬥的風險與成本;第四,爭取美方提供土地、水電、基礎建設、簽證及法規環境等支持,創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條件。
鄭麗君昨日說明當中,並未提及具體投資美國規模。她表示,談判仍在進行中,仍須持續溝通,雙方基於默契不便對外詳述,但她強調,我方確實有感受到美方正面迴應,臺灣將持續秉持國家與產業利益推動談判,爭取深化臺美合作,共同鞏固全球高科技領導地位。
外界關注,美國國會兩黨在預算案上僵持不下,導致聯邦政府面臨停擺,是否影響談判進度?鄭麗君表示,不便評論美國國內政治,但針對關稅談判,雙方磋商過程中有共識,後續會持續交換文件並溝通。換言之,雙方溝通不受影響。
鄭麗君表示,臺灣多年來累積完整產業聚落經驗,將協助在美建構供應鏈,讓企業不必單打獨鬥,而是透過產業、金融與政府的協力合作共同打造穩健的高科技生態系,創造臺美與產業界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