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爲建設教育強國打頭陣、當尖兵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教育強國建設新徵程上,爲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並轉化爲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教育頻道、學習強國平臺共同開展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
“高校要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爲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以教育家精神引領廣大教師在投身教育強國建設、作育‘強國一代’的實踐中不斷創造新業績。”近日,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要將教育家精神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
“教育家精神是對新時代中國教師職業精神的深邃凝練,要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裘新表示,復旦大學將弘揚教育家精神作爲重要任務與抓手,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引領立德樹人評價體系建構,引領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營造。
裘新介紹,學校以“立魂、育德、培能、樂業”爲目標,堅持思想強基、師德固本、實踐立行、典型引領,大力完善教師榮譽體系,讓廣大教師更有事業成就感、價值實現感、職業尊榮感和學校認同感。同時,學校推進教師評價改革,注重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事人才制度體系,讓高校教師的貢獻與回報更加匹配。
“要加強教師職業生涯全週期教育培訓,構建全面的教師發展工作網絡,將招生、教學改革、實踐指導納入教師發展必修課程。”裘新認爲,學校要完善快速響應和協調解決機制,從教師身邊的小事做起,持續改進管理服務作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不斷增強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主動適應多學科交叉新範式,積極融入智能時代變革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教師應如何更好投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裘新表示,教師要自覺適應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肩負起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責任。
裘新介紹,學校聚焦國家先導產業需求,建設了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計算與智能、未來信息、智能機器人與先進製造、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六大創新學院,引導教師投入創新洪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
“我們以‘強國之路’思政大課和‘AI大課’爲抓手,推動教師主動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裘新認爲,教師應具備勇於變革、敢爲人先的魄力,發揚“北坡精神”,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培養“幹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主動適應多學科交叉新範式,積極融入智能時代變革。
裘新表示,復旦教師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心懷“國之大者”,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嚴格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爲準則,自覺捍衛教師職業尊嚴,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我們大力開展教師學習培訓和社會實踐,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激勵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
構建教師發展體系,激發教師內生動力與活力
面對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需求,深化教師管理評價改革成爲關鍵環節。裘新認爲,高校需通過改革教師評價機制、構建教師發展體系,激發教師內生動力與活力,保障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
裘新介紹,學校將實施“大人才”戰略,搭建卓學優秀人才、卓識傑出人才、卓越領軍人才、卓著頂尖人才四層次培育體系;按需遴選、綜合支持、動態調整人才梯隊,深入落實“Mentor-Mentee”導師制度,爲教師提供覆蓋職業生涯全週期的個性化發展支持方案。同時,學校將推進“大人事”改革,探索具有復旦特色的“準聘—長聘”制度,重構教職與薪酬體系,推動評價激勵機制改革。
在教師隊伍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裘新表示,學校廣泛深入宣傳復旦歷史上和身邊的“教育家”“大先生”,厚植尊師重道文化沃土,浸潤涵養高尚師德師風。
“一方面,舉辦致敬大師先賢系列活動,通過座談會、紀念文集出版、生平展和手稿展等形式,展現大師風采;另一方面,選樹師德典型、完善教師榮譽表彰體系,持續開展‘鍾揚式’好老師、好團隊等評選活動,激勵全校教師提升崗位榮譽感、職業使命感和事業成就感。”裘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