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育新時代大國良師

原標題:【光明論壇】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育新時代大國良師

近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表彰名單中,不乏來自各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們有的紮根西部高校,用科研成果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有的投身鄉村教育,用一根跳繩點亮山區孩子的夢想;有的呵護特殊兒童,用愛心爲學生成長撐起一片晴空……他們堅守三尺講臺,既是億萬勞動羣衆的傑出代表,也是新時代教育家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支撐。前不久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就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出系統部署,其中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動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貫穿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各環節,構建日常浸潤、項目賦能、平臺支撐的教師發展良好生態。教育家精神涵蓋了新時代優秀教師所應具備的政治素養、道德素養、專業素養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體現了教師職業使命責任的內在要求,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核心價值引領。

大國良師要有大德。教育家精神所強調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關係教育的本質和方向,突出了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重視。新時代的教育是堅持爲人民服務,爲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爲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廣大教師應當始終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而樹人者必先樹己。教師應時刻保有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自覺,努力做道德的高標、社會的楷模、爲人的示範,以言傳身教影響和帶動學生,成爲學生做人做事的榜樣。

大國良師要有大智慧。教育家精神所強調的育人智慧和躬耕態度,是對教師的從教品格、育人能力的明確指引。“經師易得,人師難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要求教師成爲經師和人師的有機統一,不僅具備卓越的專業化教育能力,精通專業知識,做傳道授業的“經師”;又涵養德行,掌握潤己澤人的教育方法,做有教育智慧的“人師”。教師應以其獨到的智慧、學識與方法爲學生成長引路,啓發才智、滋養心靈,讓每個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舞臺。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尊重教育規律,遵循學生成長特點,持續充實自己、拓展自己,不斷提升教書育人的本領。

大國良師還要有大境界。教育家精神所強調的仁愛之心和弘道追求,展現了對教育情懷的崇尚。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底色。“燃燈校長”張桂梅將全部心血奉獻給山區教育事業,託舉了一個又一個山區孩子的夢想,她的事蹟之所以打動人心,正在於她身上展現出的無私大愛。廣大教師應勤修這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以真情、真心、真誠感人化人,用關愛溫暖滋養學生心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更進一步說,老師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這份使命感應該成爲教師傳道授業、成風化人的內在動力。身處新時代,教育家型的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大先生,還要涵養胸懷天下的教育格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實施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讓教育家精神在廣大教師心中紮根生長,爲他們從教樂教愛教營造良好環境,必將爲教育強國建設凝聚更加澎湃的力量。

(作者:朱鳳娟,系瀋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