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吹出漏洞 彭啓明:大型光電場將總體檢
丹娜絲颱風造成光電場受損嚴重,嘉義義竹新莊滯洪池光電板未能在期限內清除完畢,環境部將重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丹娜絲風災吹出雲嘉南地區光電板亂象,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受訪時坦言,從這次看出日常維運管理、災害應變等4大漏洞,將依4大方向對臺灣大型光電案場進行總體檢。
彭啓明表示,因風災堆置滯洪池旁的光電板,有7成已經進入處理程序,剩下不到3成屬於元昱公司的光電板仍未完成清除,環境部也已經對元昱公司累計開罰900萬元。
彭啓明說,這次風災造成2800噸光電廢棄物,環境部許可處理量能爲1個月2900噸,基本上量能沒問題,且光電板回率可達92%到99%,至今未能完成主因是該家業者在意處理費用,「非常小氣、計較」,甚至都不付款,才導致進度延宕,環境部已要求提出清理計劃書。
彭啓明也坦言,從這家公司不積極負責的態度,就可看出光電板法令管理不周。他日前在行政院提出光電有四大漏洞,包括日常營運管理缺失、遭遇風災時計算是否符合強風及強雨標準、災害應變計劃、災害後清除計劃,接下來將就這4個方向,對臺灣100多家大型案場總體檢。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認爲,除了要求經濟部總體檢外,大型光電案場也應比照工業區、科學園區,從國土規畫、環評到設計規範,都須有明確程序與標準,包括建立包括隔離帶、地表保護等更具體的設計規範。
他也提到,回收光電板要繳交1筆類似押金性質的模組回收費,建議試算可加入災損經費,或在商業保險裡預留災損費用。此外,聽聞這次災損影響保險公司往後承保光電場的意願,經濟部也應協助光電業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