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人民城市凸顯責任擔當
昨天傍晚,第8號颱風“竹節草”的中心在上海奉賢區沿海再次登陸,這是1949年以來登陸上海的第13個颱風。
面對“竹節草”來襲,市委、市政府加強調度部署,上海各區各部門迅速響應,全市轉移安置人數超過28萬。風雨之中,各方協力加強易積水路段、越江隧橋等區域管控;提前對大橋、隧道、城市快速路等設施的指示燈、標識牌等逐一進行檢查及加固;重大工程工地開展地毯式隱患排查,確保重大在建項目安全無虞。
面對自然災害,充分的底線思維,是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所應有的態度。對於上海來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四個寧可”的重要原則,就是始終把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拿出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堅決落實在崗在職在責,把防汛防颱各項措施落細落小落實,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城市安全、市民平安。
防颱防汛是一項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齊心協力、統籌協調,強化系統治理的思維。尤其對於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城市而言,更精細、更科學的實踐手段和響應機制不可或缺。同樣,先進的技術,始終需要人在背後運籌控制;再完善的預案,也必須依靠黨員幹部守土有責、勇於擔當。此次抗擊颱風的過程中,上海廣大一線民警、搶修人員、基層幹部等,始終在風雨中堅守,不僅把情況摸清摸透,也確保各項指令要求一貫到底,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份擔當的背後,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絕對堅守。
此次上海對臺風“竹節草”沉着高效的應對,正是上海各級黨員幹部深入踐行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體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這是人民城市對臺風等自然災害的響應,也是人民城市對人民應有的承諾。
(來源:解放日報 林子璐 顧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