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映初心
洪水過去半個月了,河北承德市雙灤區陳柵子鎮南山根村的路面仍殘留着些許積水,牆面一道道深淺不一的黃褐色泥痕清晰可見,無聲地記錄着不久前的驚險……
7月27日,雙灤區遭遇歷史罕見強降雨,灤河水位迅猛上漲,沿河而建的南山根村成爲重災區之一。“水最深有2.5米,我家地勢不算低,水位也到了這兒。”村幹部劉雲俠將手比在眉眼處。
災難突如其來,村黨支部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3個小時,340戶880名在家村民,一個不落,全部安全轉移,打贏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爲生命護航的硬仗。
26日傍晚,村黨支部書記段志朋接到上級防汛指揮部傳達的暴雨預警,即刻繃緊神經,迅速制定預案、明確分工。“根本不敢睡。”段志朋緊盯水情變化,生怕錯過任何預警信號。27日凌晨4時許,上游水情異常預警,調度會立即召開。“執行第一預案!立刻把住在低窪地帶的村民勸離至後山橋洞,組長各守其片,責任到人!”天微亮,村“兩委”幹部5人和15個村民小組組長已全員到崗。“預警就是命令,支部就是堡壘,行動必須快!”段志朋的話擲地有聲。
警報拉響,但說服村民離家,卻需要耐心和時間。
南山根村與河道之間隔着農田、大棚和公路,上午河水漲勢不顯,沒人相信災害將至。“水進不了村!我活七八十年了!”有老人執意不走。“老哥,命比啥都金貴!先去橋洞,東西我幫你看着!”段志朋和老書記蘇國雙攔住去路,連勸帶哄,將老人送至橋洞。這裡雖是高架橋下一片簡陋空地,但因地勢較高,被村黨支部定爲臨時安置點。
雨越下越大,橋洞底下人也越來越多,有孩子哭喊着回家,不安的情緒開始瀰漫。“大家夥兒,我在這一直陪着大家!村裡都安排好了!”黨員的一句句安撫,穩住了人心。
同一時間,村支委段金龍巡河時發現老靳父子還在搶搬羊只。“老靳,水勢不對,趕緊撤!”“沒事兒,河邊長大的還怕這點水?我把這幾隻羊弄出去就走!”雨越下越猛,段金龍果斷帶人折返,洪水已淹至老靳父子胸口,漂浮的樹枝、泡沫板在濁流中打旋。“老靳!不要命了!羊別管了!”段金龍嘶吼着衝進齊胸深的水中,激流幾乎將他衝倒。他死死抓住棚架,奮力將還在撈羊的父子往外拽。三人剛爬上土坎,身後傳來轟然巨響——羊棚塌了,轉眼被洪水吞沒。老靳癱軟在地,連聲道謝。段金龍抹了把臉上的泥水,轉身又撲向下一處風險點。
“當時我沒想那麼多,我是黨員,得上。”段金龍事後只輕輕一句。
午後,風雨驟然發狂,渾濁的浪頭撲上村道,低窪處的院子已成水塘。段志朋緊盯河面,果斷啓動第二預案:“水進村了!向假山高速口集結!坐大巴車去實驗中學安置點。”
假山是村中爲發展旅遊修建的一處地標景點,與高速公路僅一欄之隔,成爲轉移的生命通道。在黨支部的組織下,黨員和羣衆迅速擰成一股繩,力量在無聲中匯聚。
幾十米長的坡路被雨水泡得溜滑,村裡的老弱病殘卻還有不少!大家攙的攙,背的背,擡的擡,接力轉移。有人滑倒,立刻有幾雙手死死托住。一個又一個行動不便的村民被救出泥濘,就連常年臥牀不起的段大娘也被大家用厚棉被小心托起,傳遞上車,送至安置點。村民高素俠感觸頗深:“咱們村的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民們也都很團結!”
另一邊,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仍在洪水中艱難跋涉,挨家挨戶拍門確認還有沒有人。段金龍回憶:“那天很多黨員腿都腫了。”大約晚上8點,直到所有村民全部撤離後,劉雲俠才安心登上最後一輛大巴。“羣衆不走,我怎麼走,黨員得堅持到最後。”她語氣平靜,卻字字鏗鏘。
三天兩夜,洪水漸退,村民陸續返家,戰鬥卻在繼續。
倒塌的院牆、淤塞的房屋……這個以設施蔬菜、特色養殖和鄉村旅遊爲主要產業的農業村,8月本該是栽種草莓苗的繁忙時節,如今田裡卻只剩淤泥和水窪。
重整家園的路上,黨支部依然是主心骨。段志朋穿着那雙早已看不出原色的膠鞋,日夜協調工程車清淤通路消殺、逐戶查看災情、安撫村民情緒。連熬3天幾乎未閤眼的段金龍,竟抱着救生衣在清理現場的大石上沉沉睡去。
黨員幹部的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裡,更記在心上。經營“村席”的村民段文樹搬出儲備的米麪肉菜,支起大鐵鍋,免費爲村民提供一日三餐,“黨員們命都不要了,我出點力算什麼!”一位正在清理自家庭院的大爺說:“今年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但只要有黨支部帶頭,咱們就不怕從頭再來。”
風雨同舟,希望在前。段志朋這幾天沒歇過腳,積極對接產業扶持、災後重建等政策,忙着幫村民統計損失、提交救助申請,一心想爲大家多爭取些支持。“地在,人在,這比什麼都強。”他望着河邊的土地,語氣堅定,“等來年開春,咱們再一起把新苗栽上!”(本報記者 徐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