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評|“新農人”助推鄉村振興向新提質

“95後”女孩雙語推介家鄉衡山土特產;兩次跨界、創業十年讓“江蘇蟹”遊向世界;大棚裡的國際主播帶火金獎草莓……近期,一批“國際範”十足的“新農人”火爆出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宏大戰略中,“新農人”方陣正成爲“關鍵密鑰”脫穎而出。

日前發佈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壯大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當數字經濟打破地理邊界,農業競爭的賽道早已從田間地頭延伸至全球市場。“新農人”助推中國農業與科技融合、同國際接軌。他們在耕作中引入智慧型農業理念,在銷售端搭建跨境電商平臺,在品牌塑造中融合多元文化,使得傳統農產品突破地域限制,升級爲具有科技含量與文化附加值的現代商品。

“新農人”是鄉土情懷的守護者。他們對鄉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維度發力,成爲共建新農村的中流砥柱。在他們的帶動下,新農村建設呈現出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新農人”還是科技創新的踐行者。無論是田間的無人機作業,還是直播帶貨,“新農人”擅長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巧妙地運用到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藉助農業大數據,他們能更好地分析市場需求、預測產量,科學規劃種植養殖品類和規模,讓農業生產不再盲目,有效提高生產效益。

“新農人”更是中國故事的傳播者。他們以跨境電商平臺爲橋樑,將中國農產品的價值鏈條延伸到世界餐桌,用數字時代的傳播法則講述東方農耕文明的故事。這種雙向的開放與融合,讓中國農業智慧成爲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照。從技術標準的接軌到文化價值的輸出,“新農人”正在世界農業文明的圖譜中勾勒出獨特的東方座標。

兼具鄉土情懷與國際範的“新農人”,實質是在全球化語境下對農業文明的重新解碼。他們不僅追求對傳統農業模式的創新突破,更在文明互鑑中探尋出了本土資源的現代化轉型路徑。當科技創新植入農耕基因,當文化自信對接國際表達,當人才流動激活鄉土潛能,鄉村振興便獲得了向新提質的持久動能。

(大衆新聞·風口財經評論員 宋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