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評|對AI醫療的探索不該被質疑
當下,由DeepSeek引發的“大模型熱浪”仍在持續。據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上海第四人民醫院、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等多家醫院已於近日接入大模型。隨着AI介入醫療領域,一時間,“AI看病究竟靠不靠譜”成爲輿論焦點。但事實上,AI看病靠譜與否不該是疑問,它在醫療領域的價值和發展潛力無須被質疑。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成果斐然。在診斷輔助上,DeepSeek能夠快速處理海量醫療數據,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再者,AI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病史、基因信息等,爲醫生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建議,幫助醫生作出更精準的決策。以問止中醫科技自研的“中醫大腦”AI診療系統爲例,在實時問診時,中醫師會將患者的症狀信息錄入系統,隨後系統運用數據分析技術,篩選並驗證出針對該患者症狀的最優治療方案。最後,中醫師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參考“中醫大腦”的建議開具處方。這一流程,不僅減輕了醫師的工作負擔,也提高了診療的精準度和效率。
在病歷處理方面,傳統病歷書寫繁瑣,相比之下,AI生成病歷系統能高效地整合患者門診、住院以及過往的就診記錄資料,自動生成格式規範的病歷文書。藉助AI系統,醫生得以從瑣碎的文書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臨牀診療。
此外,線下問診受限於醫生排班與工作時間,患者諮詢往往存在時間窗口。而在線上問診領域,AI醫生優勢盡顯。它能夠全年無休,7×24小時不間斷地響應患者的各類諮詢需求,真正做到時刻守護患者健康。
不過,AI診療也存在短板。傳統中醫問診遵循“望聞問切”,AI難以捕捉脈象等關鍵信息,診斷準確性和針對性受限;面對複雜疑難病例,因分析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結果容易出現偏差;且AI應用還面臨法律和倫理問題,如決策過程不透明、患者數據隱私保護待解等。但這些不足不能掩蓋AI的巨大潛力,更不應成爲質疑其價值的理由。
多家醫院接入DeepSeek只是AI醫療發展的一個縮影,它代表着AI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未來,AI與醫生會深度融合於診斷、治療、康復等各個醫療環節,AI憑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醫生依靠專業知識和人文關懷,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開啓醫療新時代。
(大衆新聞·風口財經評論員 蘇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