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研究”再登國際頂刊 稱純母乳餵養能幫助產婦降低體重滯留
中國網財經8月5日訊 在第34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來臨之際,一項來自中國的突破性研究爲母乳餵養的益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由紐迪希亞支持的“鳳凰研究”項目在國際頂級營養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發佈研究成果,首次量化了母乳餵養對中國產婦體重管理的顯著效果。
該研究結果顯示,在“坐月子”期間,純母乳餵養可以將發生嚴重產後體重滯留的風險降低26.3%,這爲“母乳餵養有助於產後恢復”的傳統認知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體重滯留”是產後健康研究中的關鍵指標,特指產後未能減去的孕期增重部分。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的數據顯示,中國哺乳期母親在產後2年內的平均體重滯留爲3.6 kg,體重滯留髮生率達到41.5%。而鳳凰研究的數據結果更爲嚴峻:高達56.3%的受調查媽媽在產後1個月體重滯留超過5kg。
中國媽媽在產後1個月的體重滯留髮生機率更大,滯留程度更高,這和強調“過度進補”、“長期臥牀”等中國特有的“坐月子”習俗密不可分。在中國,“坐月子”往往成爲中國媽媽產後科學管理體重的一大挑戰,這也導致中國媽媽產後體重滯留的風險顯著高於國際水平。
以往在母乳研究領域,很少有研究探討“坐月子”期間哺乳行爲與產後體重滯留的關聯。鳳凰研究首次聚焦中國“坐月子”這一特殊的產後時期,用橫跨六大代表性城市的多中心、高質量數據證明:即使在活動受限、營養攝入較多這樣頗具挑戰的場景下,純母乳餵養仍然能夠有效幫助產婦顯著降低體重滯留。
作爲參與該研究的核心專家,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曾果教授表示:“產後體重滯留會增加產婦未來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而產後第一個月可能是干預和降低產後高體重滯留風險、預防遠期健康問題的關鍵窗口期,這對於有‘坐月子’習俗的中國產後婦女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鳳凰研究的這一成果首次用中國數據證明,母乳餵養不僅是嬰兒最佳的營養獲取方式,更是母親產後康復的重要助力。這不僅爲母乳餵養促進提供了新的支持證據,也爲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針對不同地域習慣、不同孕前體重的媽媽們定製個性化的產後體重管理方案和哺乳支持方案提供了關鍵的科學依據。”
據悉,“鳳凰研究”是近五年中國和歐洲數據規模最大的追蹤隊列母乳研究。研究組選取了中國飲食最具代表性的六個城市,對近800對母嬰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持續性追蹤隨訪。
通過高質量的研究設計,項目不僅首次量化了母乳餵養對產婦體重管理的效果,還系統評估了不同的餵養方式與產婦主觀睡眠質量等維度的關聯,旨在爲餵養模式與母嬰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提供最高級別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