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餵母乳 可降低乳癌發生率
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母乳是嬰兒最完整的營養來源,富含抗體,有助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鄭鬱蓁攝)
母乳被視爲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對媽媽也有益處,不少研究發現,餵母乳有助於減少癌症發生。婦產科醫師表示,30歲以後若還未生產親餵母乳,相較有餵母乳的女性,會增加2~3倍得到乳癌的機率。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全國母乳率調查,我國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45.4%,高於全球平均值38%。國健署指出,母乳是嬰兒最完整的營養來源,富含抗體,有助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長期哺乳可減少日後罹患氣喘、過敏、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機率。
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建霈表示,餵母乳除了有益於嬰幼兒,對媽媽也有不少好處,除了消耗許多熱量,平均喂一個月至少減少0.5~1公斤外,還可降低相關癌症發生。研究發現,若女性30歲後未生產餵母乳達半年以上,相較有餵母乳女性,會增加2~3倍發生率,也就是說餵母乳有助降低至少2倍乳癌風險。
至於如何增加乳量?信義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董力巧表示,一定要有足夠的飲水量,在不影響腸胃消化的狀況下,喝豆漿、牛奶,不僅可補充水分,同時可補充優質蛋白質,是簡單又營養的選擇。
由於愉悅放鬆的心情,有助提升泌乳激素分泌,董力巧建議按壓合谷穴及太沖穴來放鬆身體,另一半則可以幫忙按摩肩頸及雙腳,肩膀上的肩井穴及小腿內側的三陰交都是幫助泌乳的要穴。
董力巧表示,遇上塞奶時,應檢視生活習慣,確認飲水量充足,儘量維持足夠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品質,避免高油高糖飲食,少吃易上火的發物如堅果類、辛辣食物,降低發炎的風險,建議可以按壓頭頸部的風池穴,及兩乳中點之膻中穴來舒緩。
黃建霈提醒,若因體質無法有太多奶量,千萬不要過度自責而導致產後憂鬱,不少醫院都有泌乳顧問,且得到國際認證,可協助困難哺乳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