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餵養周:母乳餵養,給寶寶最好的愛

新華日報記者 王甜

每年8月1日至7日的世界母乳餵養周,旨在推動公衆對母乳餵養的正確認知,消除誤解,讓更多母嬰受益。母乳餵養對母嬰雙方益處良多,而掌握科學的餵養方法、避開常見誤區,能讓這段特殊的養育旅程更加順暢。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母嬰專科護理小組組長、副主任護師劉穎介紹,母乳是最契合嬰兒生長需求的理想食物,包含6個月內寶寶生長髮育所需的全部營養成分。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抗體、免疫細胞等免疫活性物質,就像給寶寶穿上了一層“防護衣”,能有效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對媽媽來說,母乳餵養也是一份“健康饋贈”。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刺激媽媽體內產生縮宮素,促使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加速子宮恢復到孕前狀態。而且,母乳餵養過程中,媽媽身體會持續消耗孕期儲存的脂肪和熱量,有助於產後身材的恢復。

順利開啓母乳餵養,需要掌握一些關鍵方法。劉穎提醒,新生兒生後1—3分鐘開始,在確保母嬰安全的前提下,應保持不間斷的肌膚接觸至少90分鐘。之後應儘量保證母嬰24小時共處。哺乳姿勢可以根據媽媽和寶寶的情況選擇,關鍵是要讓寶寶的頭部與軀幹保持直線,身體緊緊貼近媽媽,鼻子對準乳頭,這樣寶寶才能舒適地吸吮。按需哺乳是保證乳汁充足的重要原則,當媽媽感到漲奶,或者寶寶出現醒來、張嘴、舔嘴脣等飢餓信號時,就要及時餵奶。

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有不少常見誤區需要避開。比如很多人認爲母乳“變稀”就沒有營養了,其實母乳的質地會隨着餵養階段發生變化,但其中的營養成分始終能滿足寶寶的需求,而且會根據寶寶的生長自動調整。還有人覺得媽媽生病就不能餵奶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媽媽生病是可以繼續母乳餵養的,比如感冒時,母乳中的抗體還能保護寶寶,只要餵奶時戴上口罩、注意手部衛生即可;糖尿病媽媽在醫生指導下,即使使用胰島素也能正常哺乳。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