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吹響復甦“衝鋒號”,三重邏輯支撐上市公司業績回暖

華夏能源網&零碳資本論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2025上半年業績預告中,來自葉片、法蘭、樁基、塔筒等多個環節的風電產業鏈企業均實現盈利和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家公司業績甚至翻倍。

從去年下半年起,風電產業已顯露出復甦跡象,行業大勢向好,例如:2024年,國內風電中標量創歷史新高,有效提振了風電行業的裝機預期;去年四季度以來,部分央國企修改了招標規則,招投標不再“唯低價論”,招標重心向產品品質、技術、服務等綜合能力上轉移,爲行業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風電上市公司中報業績的大面積回暖,進一步印證了行業規模增長和價格觸底反彈的走勢。風電走出低谷,對於新能源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治理無序競爭有示範意義。

多家公司業績回暖,最高增長23倍

葉片、鑄件、法蘭等風電核心零部件製造商,率先實現了業績復甦。

全球風電葉片龍頭中材科技(SZ:002080)預計2025年上半年盈利8-10億元,同比增長80%-123%。“玻璃纖維產品結構優化、價格同比上升,風電葉片產品銷量同比增長。”中材科技披露稱。

風電塔樁企業大金重工(SZ:002487)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5.1億元到5.7億元,同比增長223%到261%。其中,海外海工業務最爲搶眼,對大金重工的風電製造板塊淨利潤貢獻超過一半。

大金重工表示,上半年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化戰略佈局的深入推進,海外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成爲驅動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本年度海外項目交付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時,由於出口樁基產品交付模式轉變爲附加值更高的DAP模式,帶動大金重工整體盈利顯著提升。

風電鑄件龍頭吉鑫科技(SH:601218)的表現同樣亮眼。上半年,吉鑫科技預計盈利6594萬元到9687萬元,同比增長96.61%到188.84%,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風電發電小時數增加,且鑄件業務行業需求整體向好,鑄造訂單同比增加、原材料價格下降。

以法蘭、軸承爲主要產品的恆潤股份(SH:603985)也實現了扭虧爲盈,預計2025年上半年盈利3500-4500萬元。

恆潤股份明確表示,上半年風電板塊業務的回暖、風電大兆瓦法蘭、軸承等新產品的產能釋放與量產爬坡,以及算力板塊業務業績貢獻提升等,是業績好轉的主要原因。

另外,專攻風電安全升降設備市場的中際聯合(SH:605305)也實現了業績高增長。中際聯合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2.5億元到3億元,同比增長78.02%到113.63%。而在今年一季度,中際聯合實現淨利潤9854萬元,同比增長68.78%,銷售毛利率創五年來新高,達到48.64%。

在一衆風電零部件企業中,業績增長最快的要屬廣大特材(SH:688186),其預計上半年營收約25億元,同比增加32.91%;歸母淨利潤2億元,同比增加367.51%;扣非淨利潤爲1.9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2342.81%。

對於業績增長,廣大特材提到三方面原因:一是下游所屬行業需求整體向好,公司產銷兩旺;二是降本增效,整體毛利率進一步修復;三是募投項目效益進一步顯現。

廣大特材表示,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產能逐步釋放,訂單放量,設備平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帶動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三重邏輯支撐產業鏈回暖

華夏能源網&零碳資本論注意到,風電產業鏈出現明顯復甦,其背後有三重邏輯支撐:

一是需求側的強力支撐。2024年,國內風電中標量創歷史新高,爲行業增長空間提供有效支撐,保障了行業的高景氣度,2025年以來,這一增長趨勢仍在繼續。

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預計2025年國內風電裝機規模將達112GW(增幅25%),且“十五五”風電年均裝機或維持高位,中長期看國內外海風需求支撐有力。在風電行業迎來景氣高啓的背景下,尤其是“雙海”發展趨勢下,產業鏈相關環節有望充分受益,企業或將迎來業績快速增長。

二是自從央國企開始修改風機招標規則以來,價格逐步迴歸理性,風機價格與2024年相比明顯回升。

中信建投日前在研報中指出,2024年11月以來,風機價格開始上漲,2025年1-4月,陸上風機中標均價超過1600元/kW,比2024年均價1500元/kW漲幅約10%,這種狀態已經維持了半年以上。即便是保守估計,2025年全年行業中標均價也有5%到10%的漲幅。疊加主機自身降本,預計2026年主機毛利率有望迎來明顯增長,風機行業進入新一輪盈利修復週期。

以中材科技爲例,其毛利率曾連續7年保持在25%以上,最高達到30%。但在2024年,由於風電行業的“內卷”,中材科技毛利率下滑至17%,達到歷史低位。而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回升至18.54%,開始觸底回升。

今年上半年,中材科技高管明確指出,隨着出貨量的提升、價格的修復,以及伴隨持續的研發創新、精益管理,公司葉片產業毛利率有望得到修復。

價格回升也同樣帶動了恆潤股份業績好轉。自2022年開始,恆潤股份業績暴跌,2024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95%。今年上半年,隨着風電行業景氣度回升,恆潤股份業務訂單和銷售毛利均均實現增長。

三是供給側技術升級、結構優化、戰略突破帶來價值釋放。在多家企業的中報業績預告中,都提到了研發創新、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產品結構優化等關鍵詞,技術創新所積累的競爭優勢,均反映在了業績中。

例如,廣大特材海上風電鑄件項目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產線優化、工藝降本、產品多樣化等方式,促使產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熔鍊產能滿負荷運轉,盈利能力因此增強。

大金重工則堅定實施“新兩海”戰略,躋身全球海風裝備一流供應商,與多家全球頭部能源開發商簽訂海工項目訂單,尤其是進入壁壘高、附加值高的歐洲海上風電市場。

尚有企業虧損,挑戰不容忽視

風電產業鏈部分企業已經率先迎來業績拐點,但行業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下游企業的壓力尚未完全緩解,部分企業的虧損仍在擴大,行業內部的分化還在加劇。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風電產業鏈企業預告的中報業績還在下滑,或仍處於虧損狀態。

例如,塔筒龍頭企業天順風能(SZ:002531)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4080萬元到5520萬元,同比下滑74.44%到81.11%。

天順風能短期業績承壓,緣自其戰略調整。一方面,陸上風能裝備事業部維持戰略收縮態勢;另一方面,海工裝備事業部部分項目延至三季度交付,當期交付量不足,成本攤銷高,對整體利潤造成影響;此外,去年12月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人,導致少數股東損益增加,歸母淨利潤相應減少。

風電混塔企業和展能源(SH:000809)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同比增長,但仍處於虧損中。和展能源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3050萬元到3950萬元。

和展能源虧損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混塔交貨時間推遲,未能實現混塔設備銷售收入;另一方面,新能源業務尚處於開發覈准建設階段,未能形成收入。

不過,截至6月30日,和展能源上半年已生產混塔產品25套,三季度將開始陸續交付,或對其三季度業績有所增益。

業務覆蓋風機制造及風電場運營的中船科技(SH:600072),上半年預虧5.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8171萬元,虧損同比大幅擴大。

中船科技將虧損歸因爲風電市場的激烈競爭,“主業面臨較大競爭壓力,風機招標價格仍舊處於低位,本期風機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導致風機銷售毛利同比減少,同時本期在營場站規模同比下降,發電收入及毛利同比減少。”

對於風電行業來說,從價格內卷的漩渦中走出只是第一步,轉向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整個行業纔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風電企業只有迴歸以創新爲核心的價值創造本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有利潤,穩步增長。

從“反內卷”的共識落地到真正的價值迴歸,從個別企業的突圍到整個風電行業的復甦,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夯實。價格戰、卷產能的誘因仍在,風電行業的全面向好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