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職業學院:吹響“文明校園”建設衝鋒號
通遼日報記者 李晨昊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職業學院對標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要求,以打造“六個好”校園爲目標,吹響文明校園創建衝鋒號,繼2020年被評爲自治區文明校園後,2025年又成功躋身全國文明校園之列,樹立起新時代學院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多年來,通遼職業學院始終以高標準黨建推動高水平院校建設,將嚴格落實思想道德建設作爲重要政治任務,精心培育高質量黨建思政品牌,加快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學院實施“一系一品牌 一支部一特色”活動,打造“桃李蹊”“弘醫築夢”等11個黨建特色品牌,將職業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不斷深化“北疆教育心向黨”工作內涵,開展“做石榴籽鑄中華魂”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國旗下演講、緬懷革命先烈等愛國主義主題教育,邀請10餘位道德模範、時代楷模、大國工匠進校園開展“感黨恩”教育。晨讀、晨練、每晚看新聞聯播等持續堅持的好做法、好習慣深受家長學生好評,文明行爲在校園蔚然成風。
與此同時,學院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時組建由黨委書記和院長擔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嚴格對標測評體系,系統推進各項建設任務,培育了“1234”黨建模式,着力打造1個“匠心向黨”黨建工作品牌,建設校內校外2個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抓好黨組織書記、專職副書記和黨務幹部3支隊伍,推進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地方建設、助力學院事業進步、助力學生健康成長“4個助力”。對標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立“1+5”制度體系,“以人爲本、權責一致、多方共治、管理科學”的新型學校治理框架已然形成。
教師隊伍是文明校園創建的關鍵。一直以來,學院通過引育並舉、校企協同等途徑壯大優質師資力量,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全力做好教師隊伍建設。近5年來,先後引進招錄碩士研究生112人,博士研究生10人。目前,學院研究生學歷教師佔比43%,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時,實施“校企互聘兼職”計劃,先後聘請100名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組建了兼職教師師資庫。通過開展教育培訓、選樹師德典型、承諾踐諾等方式,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開展學院“十佳師德標兵、十佳教學標兵”“兩優一先”評選,強化示範引領,涌現出一批以教育系統最美后勤人耿洪波、自治區最美教師邱福翠、自治區最美輔導員於麗娜爲代表的教師典型。
近年來,學院始終堅持以中華傳統文化爲根基,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和職業文化,創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持續打造高雅藝術進校園、“中華優秀經典詩文誦讀書寫活動”品牌,建強書法和圍棋工作室。舉辦安代舞大賽、國畫交流展、西遼河文化節等活動,全面展示學院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發揮科爾沁版畫工作室、科爾沁民歌協會、烏蘭牧騎、中蒙藥標本館作用,擦亮中國安代藝術之鄉等國字號品牌。將非遺傳承與文創產品開發融合,推出哈民陶豬、藥皂、香囊等文創產品40餘種,深受市場歡迎。爲將職業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院積極開展企業導師、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傳遞行業精神,並與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守望相助·同心築夢”青少年南北交流活動,多措並舉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爲提升辦學條件與教學環境,學院一手抓硬件設施改善,一手強環境育人功能,紮實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順利完成“兩湖一園”等一批綠化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桃李春風、燕語鶯啼、葉染金秋、玉樹銀花”四季景觀,“妙手仁心、神工意匠、桃李芬芳”等十大亮點區塊,形成了以人工湖、遊園爲點,道路綠化爲線,區塊綠化爲面,點、線、面相結合的校園綠地全覆蓋系統,校區內蒼松翠柏,景色優美,環境怡人,林、山、湖、水相得益彰。
學院以聚焦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爲導向,全面加強陣地建設管理。充分挖掘校史館、黨建宣教室、家風館育人功能,打造育人“第二課堂”。嚴格實行“一會一報”制,規範化管理育人陣地。圍繞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與市委統戰部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中心”,打造“石榴籽”美育工作室和育人教室。與中國人民銀行通遼分行共建誠信文化教育基地,與市檢察院共建法治校園,與新華書店共建書香校園,與轄區公安部門共建平安校園。
文明校園建設永遠都是進行時。通遼職業學院將繼續對標“新雙高”建設標準,繼續深耕校園文明建設,持續吹響“文明校園”建設衝鋒號,全面打造職業教育新風尚。
來源: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