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丨深商中匯期權暴雷:老闆捲款千萬跑路,槓桿遊戲崩盤
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文| 洄野
8月6日中午,深圳市福田區卓越世紀中心1號樓內,深圳深商中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深商中匯”)大廳裡氣氛凝重——相關部門執法人員與公司高層、員工正在緊張交涉。
現場畫面很快被上傳到網上,隨之而來的是更驚人的消息:公司老闆攜千萬元鉅款跑路,其餘高管隨後也集體失聯。
這天上午,本欲詢價交易的小凱,從深商中匯客服處瞭解到,期權產品已不能正常報價。午間11點半下班後,公司要求所有員工帶上自己的物品離開辦公室,並表示“具體上班時間待定”。隨後,公司就被查封了。
小凱曾在深商中匯工作過,也持續投資着公司的期權產品。他告訴鳳凰網《風暴眼》,個股場外期權槓桿率能達到20倍,常有投資者頭腦一熱,重倉導致鉅虧。這次風波可能與近期行情大漲而實控人不願兌付客戶有關。
深商中匯被查封
01 老闆捲走千萬元鉅款
8月6日中午,網傳消息稱,多個“深商中匯”股票場外期權微信服務羣突然幾乎同時停止運營,平日股票交易期內時時在線的客服人員也突然退羣不知所蹤,引發投資者警覺。
隨後,負責這些客戶羣的拓展經理反映,中午12:06分他們所在的公司大羣被突然解散,他們意識到自己被公司所利用欺騙,開始紛紛通知自己拓展的投資客戶。
受害者迅速向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福田派出所報案。據估算,目前報案人涉及金額至少在上千萬元,全國各地均有涉及人員。
深商中匯人去樓空
深商中匯成立未滿一年,由深圳平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平邦基金”)全資控股,法人代表爲王建寶,實際控制人爲李相苗。該公司自稱創新型多元化金融服務平臺,由多位業內資深金融人士發起設立,致力於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性金融資訊和服務。
多名前員工向鳳凰網《風暴眼》確認了老闆捲款跑路這一事實。一名員工表示,“上個月老闆沒交房租,一直在國外玩,我就發現不對勁。”
“聽說近段時間行情比較好,老闆不想兌付給客戶,就跑了。”該員工說。
小凱告訴鳳凰網《風暴眼》,深商中匯本來是和香港券商合作的。近期軍工、醫療創新藥及機器人板塊行情高漲,有個合夥人收了錢沒給香港券商,導致對方不再報價,客戶兌付也出了問題。“就像莊家爆倉了,說白了就是賺錢的人太多,公司運轉不過來。”他說。
他介紹,公司真正的老闆是河南籍秦萬軍,發現兌付不了後,捲款1000多萬跑路了。其他股東並不知情。高層報案後也失聯了,只剩底層員工善後。“高層需要及時行權出來,落袋爲安,錢在自己銀行賬戶纔是賺到。”
深商中匯實際老闆秦萬軍
小凱詳細解釋稱,“這段時間行情太好了,這也導致了兌付出現很嚴重的問題。上個月公司裡一個組的客戶就下了50多手,公司有9個部,其他部加起來差不多300多手,算1800多萬的話,兌付金額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數,公司財務根本運轉不過來。現在再加上股東捲款,情況就更糟了。”
他還表示,兌付問題其實上週五就出現了。“本來是T+0出金,結果上週五開始拖延,說人太多,過兩天再兌付,到了週二還是兌付不了,就有人報案了。”
針對網傳信息,鳳凰網《風暴眼》致電平邦基金工商登記預留電話,對方表示“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並否認了自己與公司的關係,隨後掛掉電話。
隨後鳳凰網《風暴眼》致電福田派出所,警方表示,“這個不清楚”。
目前網絡上仍有一則物業通知圖片在傳播,通知顯示:平邦基金在卓越世紀中心1號樓的辦公場所拖欠租金56萬元及滯納金1.5萬元。公司的運營及資金問題,看起來早有端倪。
平邦基金拖欠房租通知
02 槓桿率能達到 20 倍
深商中匯所謂的個股期權場外業務,簡單說就是支付本金購買某個股票市值在一定時間收益的權力。
公司業務員向外界宣傳,用6萬元本金購買某個股票市值100萬一個月的收益權,如果一個月內上漲50%,盈利即爲100萬*50%-6萬=44萬。如果一個月內下跌50%,那麼虧損6萬,中間不會被強行平倉。
他們宣稱這樣的投資,收益極度放大,槓桿率能達到十倍二十倍,而最大虧損爲權利金,沒有利息,不會被強平。還可以抄底,快速解套。
此外,當付出相同的成本購買股權與期權時,期權的槓桿作用可獲取更多股票持倉,當未來標的價格上行時期的收益遠遠高於股權,同時最大損失也被鎖定,風險有限,收益無限。
自2017年爆發式增長以來,個股場外期權因其“高槓杆、低風險、靈活定製”的特性,成爲機構風險管理與套利的核心工具,但市場仍面臨流動性不足、定價不透明等挑戰。
按照規定,場外期權交易僅限專業機構投資者或滿足“532標準”(淨資產≥5000萬、金融資產≥2000萬、3年投資經驗)的個人參與。普通個人投資者無直接開戶資格。但實踐中,存在個人向機構支付通道費,違規通過機構名義下單的情況。但這種模式下,資金轉入機構賬戶仍存在信用風險與挪用隱患。
深商中匯前臺
平邦基金一直宣稱旗下深商中匯爲“國內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領軍品牌”,強調其與多家券商深度合作,具備“市場最高性價比”,且T+0出金機制——行權盈利後資金最快十分鐘到賬,宣稱“全國僅此一家”。
客戶簽約後,根據股票行權比例將資金匯入公司法人李相苗個人賬戶,以5萬至10餘萬不等的權利金即可場外融資100萬元購買單隻股票,但須由公司客服下單,然後在一定期限內按一定盈利模式進行結算。這種模式也給合夥人動用賬戶資金創造了便利。
03 “千萬別上頭重倉”
在小凱看來,深商中匯不是資金盤,“它做的期權在國外很流行,並沒有拉人頭的現象。”他說,“它一直經營得不錯,在羅湖的辦公樓剛開業沒多久,寶安還有個很大的辦公樓,租金都花了不少。”
對於期權如何運作,小凱介紹,“其實很簡單,就像你花10塊錢在市場上買只母雞生蛋,一個月內生幾個蛋,你就賺多少。如果不生蛋,那就沒收益。”
“買期權,一個點就賺3萬塊。現在的股票動不動就漲10個點、20個點,所以兩三天賺100 萬很正常。”他說。
小凱曾貸款入場購買期權,“曾經用10萬塊錢做到過差不多盈利200萬。但後來上頭重倉,三天就跌沒了。”他回憶。
不久前他了解到,深商中匯的期權費更便宜,且開放創業板與科創板交易。這兩個板塊單日漲幅能漲20個點,科創板更聚集高科技企業,技術含量高,機會多。正是因爲這種誘人的優勢,他直接入職了這家公司。
深商中匯辦公樓內
但工作中也存在風險,公司執行董事宋華濤每天開早會給員工打氣,讓多聯繫客戶下單。當時賺到錢的客戶,更是拼命下單。
然而,客戶下單後也可能會虧損,且沒有簽署風險協議,員工可能會被追責。而公司上級還反覆要求員工下單特定股票。考慮到種種因素,小凱最終決定離職。
離職後小凱繼續個人投資,如今公司出了問題,他自己也在裡面虧了近十萬元。
“深商中匯盈利是6個點。儘管收益遠高普通炒股,但風險也大。”他說,“這東西很容易讓人上頭,槓桿太大,行情一轉,跌得也快,一定要控制風險。”
“有個客戶攔都攔不住,下了三手,現在還虧損着,期權費都可能虧沒了。”他說。
(文中小凱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