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醫2點分析:吃下肚不會遭感染
▲臺中市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今天已經完成豬隻撲殺。圖爲發病死亡豬隻。(圖/農業部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農業部今(22)日證實,臺中梧棲養豬場死亡豬隻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邊境嚴守7年仍破防。疾病管制署強調,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不會造成人類感染。感染科權威醫師黃高彬表示,非洲豬瘟病毒無法在人體複製,且人類胃酸足以將病毒殺死,不用擔心吃下肚對身體造成影響。
臺中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疫情,根據農業部資料,非洲豬瘟與豬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之惡性豬隻疫病,不同的是豬瘟是由RNA病毒的黃病毒科引起的疫病,而非洲豬瘟則是由DNA病毒的非洲豬瘟類病毒科所引起的一種疫病,目前無藥物可供治療及疫苗施打。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受訪強調,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皆明確指出,非洲豬瘟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因此不會透過與豬接觸或食用豬肉及其製品而傳染給人類。亦即人類不會因非洲豬瘟而生病。
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說明,非洲豬瘟病毒無法在人體增殖複製,人類不會遭受感染。
黃高彬強調,非洲豬瘟是豬隻特有疾病,會從豬隻口腔黏膜進入到消化道,導致粘膜出血,使豬隻出現血便、高溫、皮膚出現斑點樣的出血點,致死率達100%,感染豬隻幾乎都會死亡,最主要問題在於產業面。
有些人擔心吃下肚會受到影響,黃高彬解釋,人體胃酸的pH值介於1.5~3.5,非洲豬瘟存活點則介於pH 3.9~11.5,也就是說人類的胃酸足以將非洲豬瘟殺死,不會進入到腸道,也不會出現在糞便中,所以民衆食用豬肉不用太過擔心。
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受訪表示,非洲豬瘟主要是造成經濟損失,不會因爲食用感染人類,但主管機關還是要加強防堵,病死豬不應該流入市面。也提醒民衆,購買豬肉要找有信譽商家,吃豬肉也一定要徹底煮熟,不是爲了防範非洲豬瘟,而是爲了預防其他微生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