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投等債、新興市場債 法人齊點贊

富達國際表示,雖然中東地區衝突與貿易談判不確定性仍存,但市場對利率走勢預期偏鴿,支持債券價格。富達維持對信貸市場審慎立場,提醒需警惕信貸利差擴張風險。投資建議上,強烈看好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受惠於當地降息週期與貨幣穩定性,同時也調升美國非投資等級債評等至加碼。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預期關稅議題可望逐步落幕,市場將轉向減稅與監管鬆綁等政策利多,企業併購活動亦可能回溫,非投資級企業整體財務體質良好,發債供給溫和,有利供需平衡,除美國高收益債之外,建議美元資產部位集中的投資人可搭配全球當地公債基金,分散貨幣與市場風險;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葛倫.華勒分析,BB級以上債券佔比逾五成,違約風險可控,殖利率超過7%,足以支撐報酬潛力,尤其看好金融、能源與工業等具結構改革利多產業。

路博邁認爲,即使美國未來經濟成長放緩與關稅壓力上升,非投資等級債的違約率仍可維持在長期平均以下,近15年來非投資級債整體信用體質改善,BB級債佔比提升,債務用途多爲再融資,非槓桿收購,存續期亦縮短,使得市場更能應對外部衝擊。目前債券利差合理維持於350個基點以下,不預期大幅擴大。與貿易政策敏感度高的產業在指數中的比重有限,反而應關注如電信與媒體產業因技術轉型所帶來的結構挑戰。

安聯投信強調,雖然避險情緒一度壓低美債殖利率,但全球經濟急劇放緩機率下降,加上大而美法案引發市場對財政紀律疑慮,利率債後市壓力不小。相對之下,信用債利差已開始緊縮,反映風險偏好回溫,當前收益率水準對投資人具吸引力,以穩定配息爲核心目標,增持具防禦性與產業趨勢利多的信用債標的。

第一金投信預期,美國可能於9月啓動新一輪降息循環,帶動整體信用資產評價重估。當前美債殖利率波動大,若觸及4.5%水準,可考慮增配高評級企業債,同時善用非投資級債券提供較佳收益機會。評估當前景氣表現與政策轉折時機,第一金認爲資本利得與息收雙利的環境有望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