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這家醫院打通健康管理“最後一公里”
在老齡化加速和慢性病高發的雙重挑戰下,山東頤養健康集團肥城醫院深入貫徹“健康中國2030”戰略要求,打破學科壁壘,以慢性病管理爲突破口,將公共衛生防線前移,通過整合公共衛生與臨牀醫療資源,深入推進醫防融合工作,以“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爲核心,積極探索“醫防融合”服務新模式,通過醫聯體建設、資源下沉、全週期健康管理等多維度舉措,推動醫療服務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爲羣衆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保障,探索出三級醫院參與全民健康管理的新路徑。
醫聯體共建,打通基層健康“最後一公里”。山東頤養健康集團肥城醫院牽頭組建區域醫聯體,與11家基層醫療機構簽訂協作協議,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訓等方式,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格局。例如,藥學人員到醫聯體成員單位開展麻精藥品管理和使用培訓,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等專業人員到各基層機構進行慢性病規範管理培訓,使基層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規範管理率提升,醫生參與到家庭醫師簽約工作,面對面指導羣衆合理使用藥物和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
資源下沉,讓優質醫療“流動”起來。醫院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定期赴基層醫療機構坐診,將三級醫院的技術力量送到羣衆“家門口”,2024年接診患者11200人次,同時實現大型醫療設備預約使用,提升羣衆就醫便利性。通過簽署鄉村振興醫療幫扶協議,提升衛生室慢性病診療的技術水平,爲羣衆開設健康教育大講堂,行免費心電圖等檢查,受益人數達2000餘人。同時,對鄉鎮衛生院行影像診斷幫扶,大幅提升基層診療的準確性。啓動康復治療師下基層行動,在礦醫院等醫聯體單位完成患者的康復治療,使社區康復服務可及性提升,患者平均康復費用降低,羣衆滿意度達100%。
體檢全週期管理,從“檢後報告”到“健康干預”。創新推出“體檢-評估-干預-追蹤”閉環管理模式,針對企業職工、老年羣體等不同人羣定製個性化體檢套餐,並建立健康檔案。由資深專家對結果進行全面評估、深度解讀,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心理情況、檢查數據等進行綜合研判,從飲食、運動、營養、心理、中醫藥保健等方面入手,提供權威、專業、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指導。如發現重要異常結果,即時開通綠色診療通道,協助轉診各臨牀科室、專科就診,同時開設多學科綜合門診及專病多學科聯合門診爲體檢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診療服務。2024年通過早癌篩查發現的早期病例干預率100%。
體重管理,守好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做爲醫防融合工作的典型實踐,山東頤養健康集團肥城醫院將體重管理納入重點慢性病防控體系,針對超重/肥胖人羣開展多學科協作管理,設立體重管理中心,按照“1+N”模式運行(即:1個公共衛生團隊+內分泌科、普外科、精神心理科等N個臨牀科室聯合管理),通過將臨牀醫學與公共衛生相結合,構建“篩查-干預-管理-隨訪”的全週期健康服務模式,通過評估、體質辨識,採用營養運動干預,穴位埋線、拔罐刮痧等中醫藥服務爲主解決超重或肥胖問題,再根據減重個體的意願和肥胖程度,選擇藥物或減重手術。通過醫防融合、醫防協同,實現從單純減重向代謝綜合管理的轉變,使患者不僅“瘦下來”,更“健康起來”。
健康教育和義診,做百姓身邊的“健康管家”。醫院打造“健康大講堂”品牌,線上線下結合開展疾病預防科普,累計覆蓋5.6萬餘人次;年均開展義診50餘次,實現健康服務“零距離”,在社區設立“健康驛站”,由全科醫師駐點指導慢性病自我管理。定期對居民進行心腦血管病篩查,通過問卷和彩超檢查等篩出高風險人羣,分層分級管理,並教會居民識別生理異常、代謝改變、功能改變的核心信號,提升居民對疾病的早期識別能力,營造人人對自我健康負責的良好氛圍。
未來,山東頤養健康集團肥城醫院將不斷創新醫防融合工作方式,持續深化醫防融合機制,強化公共衛生與臨牀醫療的協同效應,爲構建“健康肥城”貢獻醫院的擔當與力量。
(大衆新聞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