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過往老化觀念!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不失能成關鍵

▲東森栢馥健康講座邀請陳亮恭院長分享健康長壽。(圖/記者徐文彬攝,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4月30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高齡醫學權威、臺北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分享「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陳亮恭直言,高齡老化觀念須重新調整,不能再用過去的方式去理解,甚至用一般成人健康標準去要求長者也是錯誤的;而高齡者是否能健康,其中最大關鍵就在於是否「失能」,建議可以從5大面向去着手改善。

▲東森栢馥健康講座「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

「高齡、老化議題其實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遇過的事情!」陳亮恭指出,近兩百年來,隨着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共衛生與醫療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才從40歲延長到80歲,臺灣的壽命增長速度更快,幾乎是在70年間讓平均壽命從50歲延長至80歲,面對這樣的改變,我們過去對健康的理解、對老的想像、甚至醫療知識,都必須重新調整,不能用過去的想法去應對。

長者和年輕人不能用同一套健康標準

陳亮恭舉例,爲了讓自己更健康,過去常常會建議「血壓低一點、血糖低一點、膽固醇低一點、體重輕一點、酒少喝一點」,但從公衛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5句話,套用在65歲以上長者,卻是錯誤的。他說,血壓低一點的死亡率高、血糖太低的失智症風險高,連酒少喝的都死亡率高。

「喝酒仍然有健康危害!」陳亮恭說,這必須細部解讀,因爲喝酒的長者通常朋友比較多、有社交活動,在年紀越大的時候,越需要親友支持,會讓老後健康體系支持比較好。又例如血糖控制,年長者低血糖風險遠高於高血糖,且每發生低血糖就會造成腦細胞的損傷,所以不應該和年輕人一樣的嚴格控制血糖。

高齡者健康關鍵在於「失能」

長壽帶來多重慢性病是普遍現象,陳亮恭指出,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63%有高血壓、27.8%有糖尿病、37.9%有膽固醇過高,88.9%有一種慢性病,超過一半的人有3種慢性病,這樣看下來沒病的人反而還比較奇特。也因此,對長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沒有病,而是如何帶着慢性病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陳亮恭說,自己常常和病人講「現在這個時代有個慢性病有什麼了不起」、「人在江湖走跳,少不了要吃幾顆藥」,重點就在於「控制」,只要把疾病風險控制到適當的標準,風險就降到最低。

失能比生病更爲嚴重。陳亮恭分享,有義大利研究以「是否失能、是否有多重疾病」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即使有多種慢性病,只要不失能,其存活率遠高於失能者。這意味着失能不是隻有被人家照顧,也代表更高的健康風險,如何避免失能變成是長壽最大目的。

▲東森栢馥健康講座出席爆滿,陳亮恭院長演講內容獲得會員熱烈迴響 。

老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陳亮恭說,在談老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記住一件事,人生其實沒有受到年齡限制。之所以65歲以上被稱爲老人,是150年前、平均壽命僅47歲時,德意志帝國俾斯麥訂出65歲爲退休年齡,現在平均壽命都已經到80歲了,很多人還要追求第二人生、第三人生,沒有說65歲以後人生突然就變黑白,也不要因爲年齡限制自己,這種想法會制約自己的心態。

近代「老人」正在回春!陳亮恭引述日本研究數據顯示,現代75歲的老人體能約等於10年前的65歲老人,證明透過努力是可以實現年輕10歲。

實現健康老化五關鍵要素

陳亮恭指出,在步入失能、死亡之前,會先面臨一個重要階段「衰弱」,此時走路搖搖晃晃,好像要跌倒不跌倒,還是有機會可以改善,而衰弱的更早期階段則是「肌少症」,這些都顯示骨骼肌對於老化的影響深遠。

要防範進入失能,陳亮恭提出5點關鍵,分別是運動、攝取好的營養、良好心理狀態與朋友社交互動、健康行爲如定期健檢,最後是慢性病等疾病管理,前4點是民衆自己可以做得到,最後一點則要與醫師配合。

陳亮恭進一步解釋,運動有一定要求,必須有一定強度,心跳要達到130,處於微喘的狀態,要預防失智則要選擇複雜性的運動如跳舞,又或者要兼顧有氧與阻抗的運動,每週運動應達到150分鐘,如果平日沒空,用假日2天補足也可以達到效果。

老人家攝取營養的強化重點在於蛋白質,陳亮恭說明,人體最大蛋白質貯存器官就是肌肉。蛋白質不夠,肌肉流失快,就會步入肌少症。在心理方面,孤單顯著增加高齡者失智風險,應注意多與朋友人際互動、社會參與。

陳亮恭也提到,如果保持有「工作」,必須出門活動、與同事等對象往來,就可以達成前述社會參與等目標,就有法國研究指出,晚一年退休,失智風險少5%,也就是說,工作久一點反而是對健康好一點。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分享自身經驗。

陳亮恭的分享獲得現場聽衆熱烈迴響,會員提問相當踊躍,包含如何運動、營養補充如何執行等。東森健康生醫暨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最後致詞總結時也分享相關經驗,他的母親正如陳院長所說,每天打乒乓球,每週打兩次麻將、跳兩次國標舞。

王令麟總裁說,但後來母親的牌友陸續離開,從三缺一,到二缺二,她只要少打一天麻將,脾氣就不好,他乾脆找朋友來陪媽媽打麻將,讓媽媽很開心。

「健康檢查很重要。」王令麟總裁表示,他自己從50歲開始、母親是75歲開始,每年都一起去做健康檢查,發現有問題,早點解決,這正是預防醫學。他自己有心房顫動、血糖、暈眩等問題,除了尊重醫師指示用藥,還要讓自己更健康,所以這兩年持續減重還每天走3公里,不但肌肉鍛鍊有成,腰圍也小了一號。

「人要活得健康要靠自己!」王令麟總裁說,他每天工作18小時,所以永遠不會失智。他也告訴自己的朋友、員工,自己要和王永慶一樣幹到95歲,絕對不會退休。「我最好的壽終正寢是在會議桌上,因爲我發現樂於工作自己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