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年齡沒意義? 國考打破35歲門檻 「無崗」卻成熱搜詞

2026年國考公告發布,共計劃招錄3.81萬人。圖爲山西太原一處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考生在考前緊張複習。(中新社資料照片)

2026年國考公告發布,15日起報名,共計劃招錄3.81萬人。最大的突破在於年齡限制的顯著放寬—報考年齡上限調整爲38歲,應屆碩博更可達43歲,不僅爲高校畢業生提供穩定的就業渠道,更傳遞出國家選拔人才的新導向。有評論認爲,國考招錄打破「35歲門檻」,契合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現實背景。但網友認爲,放寬年齡沒有多大意義,「國考無崗」詞條14日成爲網絡熱搜詞組。

上觀新聞報導,中公教育專家李茜分析說,放寬年齡這一政策調整擴大了報考人員的年齡範圍,爲更多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和高學歷人才提供了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機會。

有港媒報導,1992年出生的林林表示,放寬年齡限制對他是「天大的好消息」,放寬後「至少能多考兩年」。林林住在縣城,因爲被公司裁員,他近三年來一直在準備國考。

在人口老化情況下,退休年齡也往後推遲,林林認爲公務員報名考試年齡推遲也是必然結果,而且國考年齡要求應該是一個趨勢,帶動各省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還有國企甚至一些私企單位都會跟着這個趨勢來執行。此前,已有多個省份調高招聘年齡要求。

今年剛入職某體制內單位的苗小姐,過去五年間一直參與公務員考試。她表示,這次放寬年齡限制,「有好有壞」,好的是大家多了幾年機會,壞的是競爭壓力暴漲。

據報導,今年國考招聘人數按年下跌4%,且爲了照顧大學畢業生就業,許多崗位都要求是應屆生。網友認爲,放寬年齡沒有多大意義,「國考 無崗」詞條昨成爲網絡熱搜詞組。

另據中新網報導,專家評論認爲,國考招錄打破「35歲門檻」,契合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現實背景。隨着中國人口老化進程加快,35歲以上的人羣正成爲社會主力軍,再加上如今人們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就業年齡推後,35歲的年齡標準逐漸無法適應社會新變化。國考招錄率先放寬年齡,向外界尤其是中青年羣體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也將爲人才流動拓寬渠道,爲公務員隊伍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