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仔路「六代世居地」遭巧取蠶食 居民控財團影武者
▲番仔路自救會發言人林秀芬指着甫遭拆除的家園,指出若想向法院救濟「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時,還得先掏出新臺幣300萬左右的擔保金,感嘆「司法只服務權貴」。(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臺中市太平「番仔路」地區44戶佃農世代安居2甲的農地上,然而平靜的生活卻被20世紀一場「騙局」所打亂,居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剝奪優先承購權,顛沛流離,他們指控隱身背後的集團爲了至少新臺幣30億的龐大開發價值,佈局一場近40年的「大鯨魚強吞小蝦米」戲碼。
番仔路地區位處臺中太平區臺74線快速道路臺鐵精武車站之間,屬於北太平與舊市區接壤的精華地,現今仍屬於農業用地,開發潛力無窮。臺74另一側的「新光重劃區」今年下半年還要開幕百億BOT(興建、營運、移轉)「老人復健醫院」,估計將吸引近萬人潮,不但建商紛紛搶進卡位,近五年成屋房價平均漲幅翻倍,人口紅利後勢看漲。當地房仲預估,以番仔路地區這塊方正街廓、4面臨路的2甲土地開發案來講,雖未來商機端看土地變更後的地目而定,但保守至少能獲利30億起跳,也成爲各方覬覦的肥羊。
3日午後,暮春陽光灑落,CTWant記者沿着臺74號環線從喧囂市景轉入太平區小徑「番仔路」,沿途映入眼簾盡是彩繪繽紛老屋,突然間一幀黑底白字「法院判決勝」的駁火標語格外顯眼,附近還夾雜剛拆除斷垣殘壁,前後視覺衝突反差極大。「番仔路自救會」理事長林秀芬與幾位居民同聲控訴,過去數十年生活危如累卵,「安身立命」幾字簡直就是奢侈。
▲番仔路居民已被海量訴訟壓得身心俱疲,其中建商代表(左)曾拿着一份法院裁定要求住戶(右)趕緊搬家,否則將面臨鉅額求償。
林秀芬說,「番仔路莊」是現有少數都市中仍有大量閩式三合院與土角厝的莊頭,這區村民大多爲清朝時期太平林家招募的佃農,當年墾地與修圳完成後便在此長居形成聚落,並繳交「稻穀租」向地主林鑽燧租地建屋,如今村民已是第六代住民,卻從1976年起捲入「拆屋還地」等官司糾紛,一晃眼近50年。
林秀芬指出,1976年「牽猴仔」(仲介)邱男就曾拿着假憑證第一次要住戶拆屋還地,當時屋主發現邱男根本沒見過地主,首次訴訟保住房子,邱男則辯稱是被另一位不肖業者誆騙,主張自己是善意第三人而逃過了法律制裁。
然而邱男團伙沒放棄,1986年聲稱與移居日本的林鑽燧後代簽署的番仔路土地的「買賣契約」,竟然成功到地政事務所辦理產權移轉登記,接下來就是住戶噩夢的開始,邱男團伙獅子大開口要居民拿出1.1億元鉅款,選擇「付錢或滾蛋」,還搬出《土地法》第104條規定,喊出10日內村民必須向林鑽燧後代買回,否則就是自動放棄了「租戶優先承購權」同時等於承認邱男買入,進而說服法院同意「拆屋還地」。
林秀芬氣憤指出,當時村民認爲邱男的地主身分大有問題,因此一段時間拒絕繳納房租,怎料邱男團伙卻據此強化「租戶優先承購權」已不存在的論述,並拆成多件民事、行政訴訟,以海量累訟逐一提告租戶自然人佔用房屋「不當得利」,另一手「逼迫」和解。
居民指出,住戶在1998年派了住戶林清標做代表,去日本找老地主林家談,才發現1987年的買賣「根本是唬爛」,當時太心軟,沒有一狀告發僞造文書,如今家園將被摧毀卻已過刑事追溯期,只能寄望對邱男團伙提起的「確認買賣登記不存在」訴訟能有一線曙光。
▲番仔路自救會發言人林秀芬(左)望着老鄰居說,在地多年的阿笑姨(右)孃家已遭查封,夫家也三不五時收到建商文書要求自行搬遷拆屋,阿笑姨的家明天還在不在?沒人有把握。
林秀芬質疑,邱男根本就是長億楊家的「白手套」,到了2019年邱男團伙更是「不演了」,直接將部分土地200分之1持分「贈與」給臺中地產大家長億集團第三代楊仁元,讓楊家人可以直接以地主身分出面,不只讓長億的角色正式浮上臺面,更使居民堅信,近半世紀雞飛狗跳的訴訟日子,一開始就跟長億脫不了關係。
被控涉入炒地糾紛的長億集團在臺中赫赫有名,85歲的創辦人楊天生出生自太平本地,家族前身是農藥起家的興農集團,進一步以「長億」爲名投入建築市場,搭上20世紀末臺灣建築業起飛的腳步發跡。楊天生也活躍於臺中政商界,擔任過臺中縣工業會理事長、臺灣省工業會理事長與第一屆國大代表,素有「中霸天」稱號名噪一時,並由房地產與政商綿密關係構築堅實的企業網絡,觸角包含建築、營造、證券、金融、娛樂、環保科技與保全等行業。
林秀芬泣訴,接下來「拆屋還地」加速進行,盤點44戶老鄰居中,如今12戶因老死、後代淨身出戶「不玩了」而被建商陸續持有土地,自己則持續掙扎,整理出可能夠格當「文化資產」的幾幢故事建築,卻反被鎖定爲「最優先」拆除對象,就是要避免番仔路認列文化資產甚至古蹟而「逃拆」,自己看不到市府拆除執照而質疑拆除程序未完備,竟被建商掛帆布指控「惡意散播假消息」。「我不知道明天我家還在不在」,她長嘆一口氣。
在地90年的阿笑姨哽咽指出,自己「後頭厝」被建商奪去,人走茶涼「已經沒有孃家回了」,如今奄奄一息的夫家也籠罩在拆遷陰影中,約30戶還存在的建築也不時面臨「斷水斷電」、「部分拆除」等滋擾,她緊抓着記者的手,只求大衆輿論,能成爲安享晚年的浮木。
CTWant詢問長億集團對此事的迴應,對方由地主代表張朝欣出面說明並反擊指出,不少住戶從1980年代就不繳租金至今,地主合法取得土地所有權,還得乖乖繳地價稅,累計40年來已繳了上百萬,反觀願意和解的住戶都已獲得一筆搬遷費,地主也不會計較近年租金的「不當得利」,已是最大善意。至於背後是否有財團操作,張朝欣則直言,此案近50年前就開始纏訟,當時長億集團根本還沒成立,他批評少數住戶爲了營造財團壓迫的形象東拉西扯,心態可議。
延伸閱讀▸ 小蝦戰大鯨2/拒繳「幽靈租金」成話柄 專家籲租客「提存」保權益▸ 獨家/《全村的希望》首錄翻車?徐乃麟新節目爆遭高層打槍▸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