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再落重錘!41家硅料企業迎節能監察,將加速落後產能出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光伏硅料環節“反內卷”迎來新信號。8月1日,工信部印發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通知》”),共涉及41家企業。

在上述消息帶動下,8月1日弘元綠能(603185.SH)、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1799.HK)等多家硅料上市公司迎來股價上漲。

《通知》顯示,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通知》要求抓緊組織實施,於2025年9月30日前將監察結果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節能監察辦法,工業節能監察是指工業節能監察部門依法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能源生產、使用、服務等相關企業、機構執行節能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強制性國家標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查處違法用能,提出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建議的行爲。

工業節能監察涵蓋多項內容,包括執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用能產品、設備能源效率等強制性國家標準情況,執行落後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和生產工藝淘汰制度情況,建立能源消費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情況等等。

至於對重點用能企業的工業節能監察,還包括完成年度工業節能目標情況、執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情況、開展能源計量審查情況等內容。

此次《通知》涉及的41家企業覆蓋了目前硅料環節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通威股份、協鑫集團、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青海麗豪、亞洲硅業、東方希望等公司及從事硅料生產的具體子公司。

多家券商將此次多晶硅領域的節能監察視爲出清加速的信號。國元證券研報稱,此項政策並非孤立行動,而是國家層面針對光伏產業鏈“反內卷”系列政策組合拳的關鍵一環,此次節能監察與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行業落後產能出清。首先,通過節能監察對能耗不達標產能實施強制性退出。單位電耗超過60kWh/kg的落後產能,或將面臨直接關停風險;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案嚴格執行“不低於成本銷售”規定,將迫使高成本產能退出市場,從根本上優化行業供給結構。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7月下旬舉辦的光伏行業2025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有形的手”具體規範行業的形式初現雛形,提高能耗等環節門檻或將成爲手段之一。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吳國綱在會上表示,電子信息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規範光伏行業發展,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強化規範條件的政策引導作用,定期公告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實行社會監督和生產管理。

多晶硅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也在此次會議上透露,爲推動落後產能出清,目前業內正在推進修訂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標準,擬將1級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限額從≤7.5 kgce/kg調整爲≤5 kgce/kg,2級和3級也擬相應下調。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