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不等於供給側改革,但可能等於3500點

說到反內卷,

資本市場馬上想到光伏,

想到2016-2017年的供給側改革,

這可能就狹隘了(包括我們自己之前也是如此)。

如果你和政府官員交流,

先聊到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話題:

招商反內卷(統一大市場)

地方政府官員的考覈KPI?

增值稅和反內卷有何關係?

只要瞭解了以上問題你就能知道,

爲什麼地方政府要不斷吸引投資、擴大產能?

甚至不惜低成本出售工業用地(土地要素)、

放鬆五險一金繳納標準(勞動力要素)、

貼息給與便宜的銀行貸款(資本要素)。

只爲了換一個可能投產就虧損的項目。

說白了,這都是要素非市場化扭曲了整個市場。

珍貴的土地不捨得修大house全民去擠鴿子籠、

勤奮的中國人拼到600分上不了一個985、

以及996掙到的血汗錢存進銀行只拿不到2%利率,

卻都被“慷慨”地放在這個絞肉機裡自己絞自己。

明明把鋰電池價格提高3倍老外也造不出來,

我們還拼命內卷不休,爲啥?

用個老詞兒,體制問題是內卷的根源。

如何反內卷?

不同於市場認爲的反內卷要依靠行政命令去產能,

真正的反內卷則要通過 “要素市場化改革”,

讓要素合理的市場價格逐步體現出來。

這一過程中讓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

甚至是靠着補貼存活的企業自行退出市場。

這纔是真正的反內卷,需要體制的改革,

這很疼,但卻必要,是我們走出通縮的唯一路徑。

儘管這麼做,我們企業的生產成本會略有提升,

但反內卷後的全要素生產率反而會因爲隱性成本顯性化而提高,

最終並不會影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的市場份額。

貿易戰和反內卷

說到這裡已經很清楚,反內卷又和貿易摩擦有密切的關係。

一方面,我們在各種貿易衝突、貿易戰中,

始終守住了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

和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地位,

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巨大的貿易順差反而成了對方的武器,

不斷用關稅戰、貿易戰對我們手拿把掐,

打贏一場,還有一場,

打贏一個,還有一個,

無窮無盡。

所以我們真的要重新思考下未來。

還要這樣下去麼?

Labubu和反內卷

前段時間風口浪尖的Labubu可能就是一個最佳註腳。

Labubu對於中國製造業究竟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中國製造的未來、中國經濟的未來,

不在於打贏和川普的關稅戰,

而在於重新理解微笑曲線理論。

是的,我們不但要把中間的製造做到極致,

也得,而且時間也到了,義無反顧走到兩頭去。

不只做中國製造,而要做中國品牌,

才能真正掌握中國製造業的實際定價權。

而不是在每一輪貿易衝突中,

作爲世界上唯一一個試飛六代機的國家,

拼命和只有五代機,甚至只有四代機的對方國家死磕,

我打贏你,只爲了捍衛給你打螺絲的權利,

這不光彩,甚至有點搞笑。

反內卷不等於供給側改革

當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就會明白,

統一大市場、要素市場化改革、反內卷,

爲什麼一脈相承、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關聯。

也得明白,這一改革,可能是以年度爲單位,

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反內卷可能等於3500點

而這一過程中,資本市場又會如何反映呢?

講一個故事。

早在2010年中國就開始地產調控了,

從此後地產股票的估值就開始了漫長的震盪下行,

然而實體中的房價繼續上漲,

期間地產股和地產產業鏈卻是中國經濟

和中國股市真正的驅動力,

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漲跌,

而房地產行業直至2022年Q4才真正宣告終結。

所以政策的主線可能清晰,

但實現的過程卻可能伏線千里。

今天也一樣。

儘管2025年的房地產不可能有2016年的棚改,

2025年光伏電池新能源車也能像2018年的鋼鐵煤炭說關就關,

但市場可能已經悄然改變。

這些行業的反內卷可能很多年也看不到顯著變化,

但多年下行後、空頭已經多到不能再多,

一個可能的政策拐點,就能給實業帶來一絲出清的希望,

給市場帶來反彈的希望。

真正的行情可能已經到來:

不聲不響的慢慢新高,

大搖大擺的無人在意,

不經意間,

卻好像已經突破了。

反內卷可能不是供給側改革,

但它可能真的等於3500點,甚至不止。

公衆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接受優質推送。如果喜歡龍馬君的的文章,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

歡迎加入我們的讀者羣,是您持倉飄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