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醫學生增額 基層醫槓教育部
醫學生員額爭議再起,清大、中興、中山三校被各自核定卅五名醫學系招生名額,遭批評突破一三○○名的醫學生總額上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醫學生員額管制爭議再起,十一個基層醫師團體昨聯合發表聲明,反對教育部今年六月核定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的學士後醫學系,招生名額增至卅五名,形同打破長年以來衛福部設下的一三○○人的總額上限。教育部昨迴應,過去並未全部釋出一三○○名的名額,即使增加三校招生名額,也未突破上限。
由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等地方醫師公會以及家庭醫學會、基層醫療協會、基層醫師協會、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等十一個團體,昨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教育部未與各方協商,同意當初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爲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從原本的廿二名增至爲卅五名,此舉已超過衛福部設下的一三○○名醫學生員額的上限。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三校招生名額增加,再加上僑生、持國外醫學生學歷、國防醫學系學生等,每年醫學生的供給量已逼近一六○○人,對醫療體系將產生重大影響,並強調臺灣現在的醫療人力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醫學生畢業後多投身醫美,偏鄉醫療始終缺人,南韓過去也曾爲補人力而擴大招生,最終引發住院醫師集體罷工,臺灣不應重蹈覆轍。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表示,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當年是以「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劃」申請設系,但該計劃今年結束,三校招生名額將歸零,教育部今年二月曾就招生議題與衛福部討論,當時表明只要不要超過一三○○員額,教育部的調整皆表示尊重,倘若執意要超過總額,依舊也只能尊重。
今年六月,教育部將三校的公費生名額,改爲自費一般生,以總額一三○○人的前提計算,三校增加的一○五人的名額,勢必要從他校的員額中挪移,但卻不見他校招生名額有所刪減。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不曉得教育部如何在不突破總額的情況下,增一○五名員額,簡直是變魔術。衛福部長邱泰源說,若教育部打破總額,將致函溝通。
一名大學知情人士指出,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大學醫學系招生名額皆需衛福部首肯,衛福部不可能不知情,這是大學皆知的事。
教育部迴應,考量到三校已投入師資、課程、設備,且學生還在就學,三所學士後醫學系名額,是在未逾越一三○○員額下,並與衛福部達成共識,才核給各卅五個名額,預計一一五學年招生。而清華、中興以及中山大學三校迴應,皆依規定辦理招生。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