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三大法官依新憲訴法 公民團體批:創惡例 拜託你們該上班了

反駁三大法官依新憲訴法 公民團體批:創惡例 拜託你們該上班了。(臺灣永社提供)

三位現任大法官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日前發表聲明指出,依新修《憲法訴訟法》,法庭開庭評議需達十人門檻,現人數不足,依法不得開庭評議;臺灣永社會今召開記者會;與會者表示,三位大法官的行爲創下史上惡例,令人震驚,呼籲,「人民的權利不能等,正義也不該遲到,拜託你們該上班了」。今天公民社會站出來,並非針對個人,而是因爲人民的憲法權利正在被虛耗。

臺灣永社16日召開「大法官不運作 下一步要怎麼辦?」記者會,臺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指出,3位現任大法官發表的聯合聲明,等於是臺灣的憲法法庭實質上陷入癱瘓,且這種情況在全世界民主國家從未發生。當前的核心問題是,憲法法庭實質癱瘓後,未來如何處理違憲惡法。

他說,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立法院有對行政院的制衡機制,可提出不信任案。如果立法院不敢提出,反過來也證明行政院守護民主憲政、拒絕副署違憲惡法,是具備憲法上的正當性。

東吳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張嘉尹說,依照憲法法庭一貫的合議制運作,這是75年來憲政運作的常態。但這三位大法官未遵循制度,反透過媒體發表意見,嚴重違反「法官不語」原則,大法官當然屬於法官。

他說,更嚴重的是,這次聲明揭露三人「多次用書面意見建議」,代表根本不出席評議會議。終於解開大家的疑問,去年新法公佈後,憲法法庭至今無任何判決,實際已空轉263天,癱瘓一年,創下前所未有之狀況。聲明也證實,部分大法官採「缺席抵制」方式杯葛,導致法庭無法依舊《憲訴法》第30條召開評議,這是程序上的重大瑕疵。制度允許少數意見,但從未有大法官以集體缺席破壞憲政秩序,也從未以媒體方式表達少數意見。

他強調,這樣的行爲不僅違反倫理,更是怠於職務。即使三人堅持自身法律見解,也不能代表憲法法庭。法庭判決作出前,個別大法官的看法只是個人意見,不能以不同意見爲由拒絕履行職責,這是非常惡劣的前例。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高鉦詠指出,藍白的目的顯然是藉由湊不足門檻人數來讓憲法法庭無法判決,進而癱瘓憲法法庭。近日大法官對《憲訴法》與《憲法》的關係出現分歧,可見藍白所謂「毀憲亂政」的目標已達成。這三位大法官的見解不恰當,即使《憲訴法》爲立法院依憲法權限所制定,但新修條文已在主觀與客觀上產生癱瘓憲法法庭的效果。大法官應有勇氣拒絕適用明顯違憲的法律,不要讓政客囂張地騎在大法官頭上。

他表示,憲法法庭作爲權力分立的一環,設計本意即在避免政治僵局,不應被不當立法封鎖癱瘓。不應讓憲政僵局惡化、讓癱瘓憲法法庭之人得逞。

辜寬敏基金會執行長楊宗澧指出,司法院憲法法庭的網站,「最新消息」停更在今年5月。網站上還有一個重要區塊叫「人權大步走專區」,本應展現人民對司法改革、人權保障的期待,沒想到部分大法官竟配合藍白國會的多數亂政,演出一場「憲法都有退路」的爛戲。

他說,憲法法庭的神聖義務,主動審查、守護人民權利。大法官不應是程序的奴隸。目前已累積超過300件人民申請案件無法審理,這是對基本權利的傷害與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