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賦能築根基 精準護航促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 本報記者 張衝

“企業尋求法律幫助,我們將想方設法辦好。”這是2023年9月,黑龍江省大慶市正式掛牌成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時,市司法局局長姜世興面向社會作出的承諾。

大慶市現有民營企業5.6萬家,其中規上企業576家。爲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預期、提振投資信心,按照大慶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司法局牽頭,創新建成以“1”箇中心統籌調度,律師、公證、仲裁、調解、司法鑑定、法律援助“6”個服務團隊共同發力,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2”個監督團隊協同,對接法、檢“2”院高頻聯動的“1622”新模式。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的成立,標誌着該市以“賦能+減負+發展”爲核心的一體化法律服務保障平臺正式上線。

廣泛收集法律需求

3月12日至13日,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營商局等部門相繼走進市經開區重點民營企業,開展新興領域企業“研敲門行動”,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政策宣講等形式,精準把握企業需求,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賦能會員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不斷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大慶市司法局進一步加強與市委社會工作部、市營商局、市工商聯等重要涉企部門的工作對接,實現業務聯動、資源共享,將265家商會、行業協會及規上企業作爲會員,納入長期服務規劃目標。不斷加強線上線下平臺建設,通過電話溝通、專題座談、實地走訪等方式,廣泛收集行業協會、商會、企業的法律需求及相關建議。

2024年1月,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開發“碼上有法”便民利企小程序,專門開設“網絡留言”“助企維權”“諮詢服務”“法檢預約”等多個專欄,公示服務民企案件數據,實現線上法律風險防控指引、法律服務手冊、合同示範文本、投訴申請、行政複議申請等“掃碼即得”。“碼上有法”小程序的瀏覽量超萬次,搭建了民營企業獲取政策動態和反饋訴求的“直通車”,解決了困擾已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創新模式開展服務

2024年7月,大慶市肇源縣某穀物加工公司的兩名工作人員來到該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申請辦理證據保全公證。據瞭解,該公司購買的水稻種子存在問題,導致稻穗生長情況不佳,其合作的大批農戶面臨收成大量減產的風險。隨着農作物一天天的生長,企業和農戶面臨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企業和農戶心急如焚,需專業機構立即介入,對種子質量進行鑑定,以便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並尋求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中心立即組織法律服務團精幹力量,派遣公證員、律師等一行4人趕往肇源縣,對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關於水稻田壟行寬、每穴基本苗、地塊各點次每穴植株數等關鍵證據的測量鑑定過程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保全工作,確保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獲得了在場農戶的連連稱讚。

大慶市司法局副局長叢鵬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爲把中心建實、做實,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市司法局集成律師、公證、仲裁、調解、司法鑑定、法律援助6類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採用專員派駐、部門協助、律師輪駐、專業機構常駐方式,通過中心“一窗受理、後臺分流”模式開展服務。

自成立以來,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共接待民營企業法律諮詢1617人次,辦理涉企公證968件、涉企司法鑑定60件。

積極開展“法治體檢”

“多虧了‘法治體檢’活動,幫企業重回正軌。”今年1月,大慶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某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2024年末,該企業因複雜的合同糾紛與混亂的財務管理陷入困境,焦急萬分時來到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求助。

中心受理後派出律師服務團隊入駐企業,迅速展開全面“法治體檢”。審覈過往簽訂的200多份合同中,發現知識產權侵權、財務賬目瑕疵、勞動合同風險等50多項法律風險漏洞。律師服務團隊憑藉專業知識與精準策略,成功幫助企業糾正問題、規避風險,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0餘萬元,讓企業重煥生機。

中心專員王懷進告訴記者,自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成立後,已對101家民營企業開展免費“法治體檢”,涉及房產建築、物業商貿、金融教育、化工生產、數字科技等各個領域。共發放調查問卷3000餘份,審閱各類合同1663份,梳理509個法律風險點,舉辦座談會89場次,開展普法宣傳講座57場次,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

與此同時,大慶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律服務中心在大慶沃爾沃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大慶市美食樂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民營企業分別設立了“公共法律服務聯繫點”114個,設立複議便民服務點110個。通過一系列“法治良方”,爲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