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無人機 政院六年投442億
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無人機產業發展目標與策略規劃
AI新十大建設劍指三大關鍵技術攻克,尤其聚焦在發展較成熟的無人機產業。政院16日院會通過產業發展統籌型計劃,推動四大策略來化解市場、技術等軟肋,力拚無人機產業產值六年增加7倍。
此計劃預計透過四大策略解決現存問題,在2025~2030年投資約442億元,在2030年將產值數倍增長至400億元。
現況方面,臺灣去年無人機產值50.5億元,主要業者約250家,包含最高等級整機制造整合廠商有48家,與美、日、波蘭、捷克等8國簽署MOU,並打入全球次大商用無人機公司Parrot、美國最大商用無人機公司Skydio的供應鏈。
經濟部產發署長邱求慧16日說明,當前無人機產業主要問題有市場小、核心技術零件仰賴進口、場域聚落欠缺、法規不足等問題,因此以四策略回擊。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則進一步表示,在市場端,公部門擴大采購、未來三年約有10萬臺需求;海外聚焦搶攻非紅供應鏈需求,因此組隊250家業者成立臺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用各種方法拓銷海外。
在技術端,經濟部指出,國內盤點有50項,一個面向是臺灣尚未有的核心技術,將補助中科院、工研院等法人研發,聚焦飛控軟體含AI、熱影像、雷射測距等;若是已有基礎技術但缺乏量產能量者,將補助業界開發,含通訊晶片、GPS晶片、飛控晶片、地導控軟體等。另一方面,有些技術海外取得會更快,共盤點10項,將透過與歐美日業者合作,或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來取得。
環境端,預計建造四大項目,國防部與交通部建造18處飛測場域;國防部興建中科院民雄院區製造基地,供100家廠商進駐;經部在沙崙及六甲建置無人化創新實驗室,開發26強嚴苛情境無人機;經部還要打造創新研發中心。法規端來看,將強化無人機船管理規則,與政府採購規範、國際授權認證規則。
經費方面,六年來總需求442.4億元,含既有的104.3億元與將新增的338.1億元。何晉滄表示,明年將投入經費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