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未來發展方向 工研院提出獻策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禎元。圖/工研院提供
被喻爲明日之星的無人機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產業研究單位獻策助攻!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禎元表示,臺灣無人機發展的弱勢,是整合不夠,而無人機的機會,來自非紅供應鏈,及民主供應鏈,這1、2年對於臺灣而言,是很大的機會。
至於無人機應用與產業機會,張禎元建議業者,要從臺灣無人機應用,及產業機會切入,並說無人機是會飛的機器人,具有資訊擷取功能,之後再傳輸出去,可說是資安很重要的裝置;甚至也是國家安全很大的裝置。
至於政府政策方面,張禎元強調,賴清德總統去年就任後,就把無人機納入「五大信賴產業」,臺灣無人機外銷,每個零件都要沒有資安與國安疑慮。
臺灣無人機年產值,預估至2030年將達到400億元目標,政府祭出無人機三大政策,包括產業發展、國防自主,及民生供應鏈,就是要形成無人機產業聚落與生態系。
不過,有些臺灣廠商無人機技術不夠,若要開發,也可鏈結民主國家的技術,導入臺灣產業,以期擴大國內的需求,甚至迎合國際市場需求。
張禎元透露,嘉義亞創中心,明年規模還要擴大,可容納更多的國內外廠商進駐,就連外國廠商也有興趣,可與國內廠商與民主國家廠商一起合作,將無人機產業廠商,兜在一起。
很多國人會覺得無人機,是用來打仗,其實不是,臺灣很多數量的無人機,都用於民間用途,而怎麼整合起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另中研院民雄院區,針對軍用無人機的研發,協助臺灣發展無人機產業。
臺灣無人機的產業機會,包括切入軍規核心技術、影像及追縱等方面,廠商若有產品缺口,可由政府補足其技術缺口,以擴大產品開發成果。尤其,要強化通訊與反制系統,工研院都會在背後幫忙。
尤其,無人機裡面零件非常多,會不會有資安與國安疑慮,政府已考慮到,像美國政府已宣佈禁用中國製的無人機,且美國公部門已不能使用中國製無人機,即是一例。
臺灣站在民主國家的一方,無人機每一個零件,都是涉及資安與國家安全,使得非紅供應鏈,成爲臺灣發展的機會,而臺灣無人機,若要輸出至美國與民主國家市場,一定要符合上述資安與國家安全的兩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