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news 精選/歐洲極端天候成本過去倍增 且估將持續升高
圖爲2024年9月17日,德國易北河洪水決堤。美聯社
歐洲近年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所造成的損失已超過445億歐元,歐盟因而警告,「無法再承擔降低」氣候與永續發展目標的代價。
歐洲環境署(EEA)的最新報告計算了1980-2023年,極端高溫、洪水和乾旱等氣候相關事件髓造成的年均經濟損失,發現1980-1989年歐盟氣候相關極端事件的年均成本約爲85億歐元,1990-1999年增加到 140 億歐元,接着在2010-2019年升至178億歐元,2020-2023年更達到歷史新高的445億歐元。
這代表2020-2023年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相關的年均經濟損失,比2010-2019年高了2.5倍。
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是2021年比利時、德國及荷蘭的洪災,據估算損失超過400億歐元,2023年的斯洛維尼亞洪災造成的損失相當於GDP的16%。報告指出,「南歐、低窪沿海及歐盟最外圍等特別脆弱的地區,都是氣候風險的熱點」。
研究估算,若氣溫升幅超過攝氏1.5度,不斷惡化的氣候影響可能會導致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100年前減少 7%,預估2031-2050年的損失將達2.4兆歐元。
同時也監督歐洲環境署乾淨、公正及競爭轉型的歐盟執委會副總裁黎貝拉(Teresa Ribera)表示,這份報告的發現是一個「明確的警示」,提醒歐洲必須持續、並加速其氣候和環境目標,「最近的極端天氣事件表明,在自然環境退化、氣候影響加劇時,我們的繁榮與安全變得多麼脆弱」,「保護自然不是一種成本:是對競爭力、韌性和公民福祉的投資」。
研究人員警告,若情況不變,歐洲極端天氣的成本將持續增加,到2029年時讓歐盟經濟付出1,260億歐元的代價。
9月一份由曼海姆大學的烏斯曼(Sehrish Usman)主導,並與歐洲央行(ECB)經濟學家團隊合作進行的研究發現,今年夏季的熱浪、洪災及乾旱等極端事件,影響25%的歐盟地區,並造成至少430億歐元的短期經濟損失,相當於歐盟去年GDP的0.26%。
烏斯曼說,極端天氣的「實際成本」爲「緩慢浮現」,因爲會透過「超乎原先影響的廣泛管道」影響人們的生活。
乾旱和酷熱風險較高的地中海國家,所承受的經濟損失最嚴重。研究顯示,義大利遭受的經濟損失最大,預估今年會損失超過110億歐元,2029年增加到342億歐元。法國緊隨其後,今年損失預估爲101億歐元,2029年提高到339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