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小米、阿里等股價聯袂新高 科技奇點與戴維斯雙擊
中國科技產業的系列創新成果大幅提振市場信心,以小米、中芯國際、阿里等爲代表的不少科技巨頭,都在今日或昨日股價創出多年來或歷史新高。
拆解資金競逐這些平臺股或科技股背後的驅動因素,有些是由於事件性刺激,比如阿里巴巴股價的大漲,就是因爲受到與蘋果合作消息的催化。更多的邏輯在於AI創新業務的快速推進背後,市場對於公司業務與估值“戴維斯雙擊”的預期。
以阿里爲例,相當階段市場關切點在於公司電商業務基本盤的天花板承壓,近期則是出現以出售銀泰等爲標誌的新零售戰略告敗,幾乎全由負面因素主導。不過,最新市場認知已經轉向其體系內夸克探索AI眼鏡等新硬件、閒魚加速商業化面臨AI重構機遇等樂觀視角,因此資金情緒出現反轉。
這些科技股大漲的背後,也有宏觀經濟、資本運作等更多因素的作用。隨着國內經濟復甦和消費升級,科技企業業績有望超出預期,在全球流動性寬鬆和風險偏好上升的背景下,市場就容易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性給予更高估值,推動股價上漲。而資本運作層面包括增持回購等,也會擡升科技估值。比如,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成功回購價值13億美元股份。
中國科技股的強勢表現,一方面提升着中國科技話語權,另一方面也引領着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新的投資機遇。從更廣視角視角來看,市場正在熱望中國AI發展迎來重要轉折、甚至“奇點”時刻,其間所激發的商業機會、社會資本與人心共識的凝聚,帶來中國科技公司的重估主線。
倘若熱望成真,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並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憑藉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以及日益增強的創新能力,正從技術應用的跟隨者轉變爲產業升級的引領者。
隨着中國科技公司的估值重塑,一個重要變化是,市場越來越頻繁的將中國公司與國際巨頭對標。例如,美圖公司今天股價再度大漲創2018年以來新高,年內累計漲超80%。在瑞銀髮布的中美科技公司對標名單中,美圖被認爲可對標Adobe,具有更大想象空間。同時,由此,阿里估值邏輯也從價值邏輯轉向成長邏輯,有機構以其對標海外頭部雲廠商估值。這些都是意味着中國科技企業將在未來全球科技競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但硬幣還有另一面,並非所有玩家都能分享盛宴。典型代表如百度,目前估值仍在相對坑底徘徊。隨着因爲橫向評測等原因影響產品迭代,且一定比例的人才轉投字節等新興平臺,如何擺脫AI產品戰鬥力低下、產品力不足等短板,將是能否吸引資金擁躉的重要因素。
這也是中國科技企業需要正視若干挑戰的縮影。在科技創新成果提振市場信心的過程中,包括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何解決基礎研究薄弱、提高技術轉化效率等問題,都有待陸續攻克,也是我們擁抱科技創新星辰大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