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融資擴大消費信貸空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金融促消費的“路線圖”,通過引導消費金融機構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向消費重點領域加大消費金融投放,更好滿足消費領域金融服務需求。
鎖定資金成本
作爲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消費金融機構是一股新興的金融力量,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規模逐漸增大、服務客羣越發廣泛,在充分釋放消費動能和擴大消費信貸供給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消費金融機構還面臨資金來源成本高、渠道單一等問題,高成本的資金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快速發展壯大,甚至無法提供可持續的低成本信貸用來惠民生促消費。因此,消費金融行業亟需拓寬融資路徑,創新更多融資方式吸引低成本資金,豐富消費信貸供給,促進居民消費品質升級。
《意見》提出,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拓寬資金來源,擴大消費信貸規模。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金融債券是消費金融機構按照法定程序,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並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在中國,金融債市場是金融機構調整資產負債結構、補充中長期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來,海爾消金、杭銀消金均發行了金融債。6月18日,海爾消費金融公司在金融市場上邁出重要一步,成功簿記發行2025年首期規模達10億元金融債,且主體信用等級爲“AAA”。海爾消金此次發債是年內繼資產支持證券(ABS)、ESG掛鉤銀團貸後的又一重要融資動作,該期金融債由中信證券作爲牽頭主承銷商,國泰海通證券、天津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是聯席主承銷商。海爾消金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期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優化公司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進一步促進發行人主營業務發展,提升普惠信貸服務能力。
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優化資產負債期限結構是發行金融債的普遍動因。金融債3年至5年的普遍期限,能夠很好地匹配機構的中長期資產配置,有效解決“短錢長用”的難題,鎖定低成本資金,提升盈利能力。萬得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今年共有7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了金融債。素喜智研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發行合計121億元的金融債,最高票面利率2.20%,最低票面利率1.69%,最高、最低票面利率均低於往年。
政策優化爲發行金融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徑。《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實施,取消了非銀機構發行非資本類債券的審批要求,令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等非資本類債券由審批制改成事後報告制。歐陽日輝表示,此舉無疑便利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自行調整發債節奏與把握髮債時機,激發他們的發債募資意願。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積極發行金融債,既有前期政策支持、鼓勵持牌消費金融多渠道補充資本的因素,同時也因爲持牌消費金融行業整體處於穩步上升期,規模擴張需要更多資金尤其是低成本資金來夯實資本實力,並將這種優勢從負債端逐步傳導至資產端,從而爲更好地促進消費奠定根基。
拓寬融資渠道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顯示,消費金融公司有效落實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消費信貸供給力度。
隨着消費金融行業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突破萬億元,將進一步加快居民提高消費支付能力,切實促進消費需求恢復。《意見》提出,拓展多元化消費融資渠道。對於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而言,資金的需求將更高,爲獲得更多低成本的融資,拓寬多元融資渠道勢在必行。
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依賴較爲傳統的基礎渠道。歐陽日輝表示,股東資金是最穩定和基礎的資金來源,尤其對於有銀行背景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其成本低且來源可靠。新修訂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還拓寬了這一渠道,允許消費金融公司接受其股東所在集團的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存款,進一步增強了股東的流動性支持能力。此外,同業借款則是行業內應用最廣泛的融資工具,超過九成的消費金融公司都依賴此方式獲取資金,它的主要優點是靈活、便捷,但缺點是期限通常在1年以內,可能導致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的風險。
消費金融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除了上面介紹的金融債券還有ABS可以使用。通過ABS,消費金融公司能將其已發放的、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消費信貸資產打包成證券,向市場投資者融資,從而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還可以利用銀行貸款等方式補充資金。銀團貸款適用於單家銀行授信額度無法滿足其大額資金需求的場景。銀登中心資產流轉則爲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了一個轉讓信貸資產收益權的全國性平臺,以增加流動性。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消費需求作爲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擴大對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消費金融機構作爲鏈接資金與消費的節點,其融資能力的建設直接關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歐陽日輝表示,爲突破傳統資金瓶頸,同時滿足日趨嚴格的金融監管要求,消費金融機構應加速從單一融資渠道向多元化體系轉型。消費金融機構應主動作爲,助力擴大內需與促進消費的戰略佈局,構建一個更加穩健、高效且與宏觀經濟同步發展的生態。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兼會長許澤瑋表示,多元融資也爲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資金運作空間,使其能夠在保障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放寬信貸條件,降低信貸門檻,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隨着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和融資工具的持續創新,消費金融公司將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爲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力量。
培育競爭優勢
隨着監管要求趨嚴、市場環境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自營能力、風控能力正逐漸成爲消費金融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認爲,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要逐步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斷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爲用戶提供精細化、優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意見》提出,引導消費金融公司提升自主獲客和自主風控能力,合理確定貸款綜合利率水平。
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多舉措強化自主獲客能力建設,以數字化破解消費金融行業客羣分散的痛點。招聯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創新推出數智化“自服務”體系,完善客戶增信機制。招聯通過金融科技瞭解用戶的需求和困境,爲客戶提供再分期、息費減免等個性化還款服務方案,將“主動找客戶”的傳統貸後模式變爲“客戶主動找”的新型貸後交互模式,創新貸後管理方式,切實提升用戶體驗。
此外,消費金融機構還持續提升自主風控能力。中原消費金融首席風險官周晨卉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建設自主風控能力,一方面有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助力行業更加規範發展,避免風險管理過度依賴其他機構的兜底;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公司本身的經營能力,有效管控資產質量,促進公司健康且可持續發展。具體來看,中原消費金融根據客戶信貸轉化的行爲規律與違約損失的深層次邏輯,提煉出高週轉、類小微等各類需求特徵客羣,並結合客戶的金融、消費等不同屬性形成分層體系,在更瞭解客戶的基礎上提供更具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蘇筱芮表示,在合理確定貸款綜合利率水平方面,消費金融公司可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不斷完善客戶畫像,針對不同客羣的屬性、需求開展授信,爲客羣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的消費金融服務。同時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等因素,確保貸款利率與風險相匹配。
接下來,消費金融公司需努力提升自主獲客和自主風控能力,將金融服務嵌入各類消費場景,高效推進場景化獲客,從而更好地支持消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