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殲擊機試飛員相聚長春 分享93閱兵航空報國故事
大國重器首飛試飛員相會長春。(取材自央廣網)
9月18日,適逢「九一八事變」94週年,也正值長春航空展前夕。中國多型戰機的首飛試飛員齊聚長春,分享九三閱兵背後的故事,以及航空報國、強軍興軍的心路歷程。這場故事會讓人們直觀感受「強大國防從來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而是科研人員與飛行員幾十年夜以繼日努力的成果」。
香港文匯報報導,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回憶,當年爲了趕上首飛節點,團隊幾乎天天加班到凌晨。某次深夜去吃消夜,發現店裡滿是剛下班的同事。他感慨道:「今天我們有了隱形戰機、有了『20時代』,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與飛行員的堅守與拚搏。」在九三閱兵上,殲20系列多型號同場受閱,李剛認爲這正意味着中國空軍裝備正不斷壯大。
除了殲20,閱兵現場還有「海空孿生」的殲35與殲35A,引起外界關注。報導指出,沈飛公司專家付月說,殲35是艦載機,兼容彈射與滑躍起飛,殲35A則是空軍版,專注於攔截空中威脅。值得一提的是,迎接第12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時,現場特地展示殲35A、殲16、殲15模型。付月動情說:「70多年前,先烈用生命換來今天的山河無恙,如今我們用自主研製的戰機表達最高敬意。」
殲15首飛試飛員李國恩則分享了試飛經歷。2009年,殲15陸基首飛,象徵中國終於有了自主艦載戰機。他說:「此生選擇試飛,終生無悔。」李國恩同時也是殲16、殲31首飛試飛員,他形容殲16像「超級卡車」,載彈量大;殲31則是面向未來的「新一代戰士」,體系適配性強。他還提到,艦載機試飛需要克服無數難題,僅尾鉤設計就要解決材料強度,才能承受甲板着陸的巨大沖擊力。
故事會最後,李剛與李國恩還在「人民空軍多型戰機繞飛祖國寶島巡航紀念」郵封上簽名留言。李剛題字「強我國防,興我中華」,李國恩則寫下「銘記歷史,強我國防」,向觀衆傳遞他們最質樸的心聲。
長春航空展創始人之一王樹武表示,長春既是航空城也是擁軍城,他透露,未來將推動建設100個「星旅聯盟」,進一步助力空軍建設與國防航太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