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同築牢“信用圍欄”——“珍惜納稅信用”系列報道之五

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不可能靠稅務部門“單打獨鬥”。面對涉稅違法行爲的複雜多樣性,只有多方協同才能讓依法納稅的“信用圍欄”紮緊扎牢。

近期,深圳海關風控分局對轄區出口企業進行態勢分析時發現,深圳市祥雲通盛貿易有限公司等10戶深圳企業異地出口鉻鐵等貨物金額激增,隨即將線索移交至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進行共同研判。經查發現,張某等人爲真實貨主,10戶空殼企業實則是其借殼出口、偷逃稅款的作案工具。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在海關緝私、外匯等部門的幫助下,開展多部門聯合收網行動,將涉案犯罪嫌疑人一網打盡。如此複雜隱蔽的作案方式,倘若沒有多方配合、精準查辦,違法人員仍可能逍遙法外。

“多部門聯合治稅對於打擊稅收違法行爲,提升納稅人的納稅信用,完善稅收徵管體制,促進公平稅收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發生變革,催生了多種新型業態,交易活動也逐漸呈現模糊化、隱匿化的特點,加強多部門聯合治稅重要且必要。

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中央文明辦等21個部門聯合簽署《關於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對稅務機關公佈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了18項聯合懲戒措施。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等38個部門聯合簽署的《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共整合形成了三大類90項具體措施,對失信當事人形成強大震懾。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市場監管總局先後加入常態化聯合打擊涉稅違法犯罪工作機制,機制成員單位由6部門拓展至8部門,形成了從行政執法到刑事司法全鏈條、一體化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的工作新格局。稅務、公安、法院、檢察、人民銀行、海關、市場監管、外匯管理8部門常態化打擊涉稅違法犯罪工作機制持續完善,通過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精準有效打擊涉稅違法行爲。

2024年,全國稅務稽查檢查涉嫌虛開騙稅企業6.18萬戶,認定對外及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等619.08萬份,挽回出口退稅損失145.33億元。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公安部推動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研究制定《關於辦理危害稅收徵管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推動行政刑事銜接進一步加強,打擊合力進一步提升。

“協同治稅增強納稅信用評價體系的社會影響力,有效發揮納稅信用評價的激勵和懲戒作用,從而營造公平健康的稅收環境。”田志偉認爲,多部門聯合治稅有利於發揮震懾效應,促進提升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和納稅信用,做到自覺依法納稅。

稅收執法也在優化。“稅務部門深入實施執法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57項推進精確執法的舉措,規範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介紹,在東北、西南、西北、中南、華北、華東六大區域先後實現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統一,增強了稅務執法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