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信用修復機制持續完善——“珍惜納稅信用”系列報道之三
廣東省珠海市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年來被評爲A級納稅人。然而在2020年的納稅信用評級中,該公司的納稅信用級別下降至B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涉稅專業服務協會會員單位協助其核查後發現,由於當年度該公司稅務人員離職時未做好交接工作,公司漏報印花稅,導致信用降級。
“這種情況是該公司的一次偶發過失,並非主觀故意行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涉稅專業服務協會會長杜小強表示。因此在該公司補充申報印花稅並繳納稅款和滯納金後,協會會員單位協助其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了信用修復申請。5個工作日後,該公司的納稅信用得以修復。
上述情況並不是一家公司的個例。“其實,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受到主客觀多方面因素影響,是可能會暫時出現信用不良情況的。”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這時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的意義就凸顯出來——允許非主觀故意的失信納稅人通過補繳稅款、糾正行爲、信用承諾等方式修復信用級別。
近年來,我國納稅信用修復管理體系日臻完善。2019年,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關於納稅信用修復有關事項的公告》,對納入納稅信用管理的企業納稅人,允許其通過作出信用承諾、糾正失信行爲等方式修復納稅信用。2021年,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關於納稅信用評價與修復有關事項的公告》,進一步擴大納稅信用修復範圍,爲失信納稅人提供了重建信用的機會和更多權利救濟的途徑。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稅務部門藉助徵納互動服務,完善納稅信用提示提醒機制,及時提示納稅人糾正失信行爲,共幫助1300萬戶納稅人實現納稅信用修復或升級。白彥鋒認爲,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爲失信企業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體現了懲戒與教育並重的治理理念,既維護稅法剛性,又給予納稅人自我糾偏的空間,有利於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重塑良好信用形象。
在基層稅務工作中,時常會出現納稅人急迫地需要修復納稅信用的情形。記者瞭解到,一些稅務部門通過開設快速通道,提高了受理納稅信用修復申請的效率,及時幫助符合修復標準的企業重獲良好信用。
“我們接到一筆訂單,但開發票時發現我們是D級納稅人,開具發票受限。我該怎麼辦,現在很着急。”去年7月,“小李專線”接到了某牧業有限公司的求助電話。
“小李專線”是吉林省龍井市稅務部門設立的稅費服務專屬熱線,其聚焦納稅信用修復、非正常戶解除等高頻難點問題。經調查,該公司財務人員在工作交接時存在疏漏,導致公司出現長時間逾期未申報記錄,被認定爲非正常戶。因而納稅人信用級別被評定爲D級,在使用發票時被限量控制。考慮到無法開具發票將影響企業接收訂單,龍井市稅務部門立即啓動快速響應機制,幫助公司及時完成了納稅信用修復,恢復信用級別至C級,並順利開具發票,完成了該筆訂單。
“從企業提出修復意向到最終完成信用評價,我們提供全流程快速服務。”國家稅務總局龍井市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白燚橋介紹,對於需要補充納稅材料的企業,“小李專線”工作人員會通過遠程屏幕共享,實時指導納稅人在電子稅務局提交修復申請。
目前,地方稅務部門在納稅信用修復工作中越來越重視提升數字能力。黑龍江稅務部門開展智慧監管,通過電子稅務局“智能體檢報告”和徵納互動精準提示,幫助企業減少信用失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部門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繳費,運用AI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精細稅費服務,及時引導納入納稅信用管理的納稅人依法依規開展納稅信用修復。
據瞭解,今年稅務部門將進一步完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納稅人發生未按法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稅款繳納、資料備案等事項且已在3日內補辦的,可按100%加分比例修復對應納稅信用評價指標分值。履行相關法律義務依法解除非正常狀態的納稅人,無需提出納稅信用修復申請,稅務機關將按照相關規定重新評價其及其關聯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級別。“系列舉措將進一步降低納稅人的稅收遵從成本、激勵納稅人合法依規生產經營、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市場氛圍。”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表示。(經濟日報記者 趙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