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振消費,穩定預期促循環
【中辦、國辦發文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多地上調標準提振消費】9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意見》對外公佈,提出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今年上半年,全國多地密集上調該標準。 當前中國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是政策核心。消費引擎發力取決於居民消費能力與信心,“漲工資”夯實收入基礎,是撬動消費的有力“支點”。 消費是拉動增長關鍵力量,收入是消費前提。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影響大,中低收入羣體工資提高,邊際消費傾向高,新增收入流向民生領域,形成即時消費需求,多地上調標準爲消費市場注入活水。 工資上漲穩定居民預期。消費是對未來信心的映射,過去部分居民因收入不確定傾向儲蓄。合理提高標準釋放“收入增長有保障”信號,修復居民預期,提升消費意願。 “漲工資”還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它是收入分配改革一環,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帶動新興消費領域擴容,推動結構升級。 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意義深遠。一方面加強對低收入羣體兜底幫扶,另一方面彰顯國家維護公平正義、提升福利水平的決心,穩定民心。 對居民收入預期管理是提振內需長效之策。“漲工資”要把握尺度,避免增加企業成本,政策可通過稅收優惠等減輕企業負擔,形成良性循環。 “漲工資”看似小事,實則關係百姓獲得感和內生動力。讓勞動者錢袋子鼓起來,才能激活消費市場,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