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民生|促消費期待更多惠民實招——代表委員熱議提振消費
光明日報記者 冀文亞
“候鳥型”旅居需求旺盛,個性潮牌首店備受青睞,智能可穿戴設備持續走俏,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當前,我國消費市場蓬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介紹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提振消費,已成爲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讓人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就此,光明日報記者對代表委員進行了採訪。
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活力
“以舊換新”入選“2024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這無疑是當前我國消費領域的一大熱詞。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臺。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
“這些令人鼓舞的數據,證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商文江委員指出,以舊換新能夠讓廣大消費者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
“以舊換新”還帶來哪些利好?
“一方面,能夠促進超齡服役的傳統家電、汽車等加速換新,實現‘成本減法’和‘生活質量加法’;另一方面,能夠創造一個激發技術創新的機遇期,推動家電、汽車等行業綠色技術迭代。”廈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經濟學院教授潘越代表認爲。
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加力擴圍。比如,對手機等3類數碼產品實施購新補貼,將家電補貼品類由去年的8類增至今年的12類,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範圍……一系列有效舉措,正持續激活消費動能。
在潘越代表看來,未來可重點關注以舊換新政策落地的普惠性,例如建立差異化的區域補貼機制等,讓政策紅利更公平惠及城鄉羣體。
創新業態,滿足人民期待
首發經濟、銀髮經濟等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智慧家政、數字文化等消費新業態競相涌現,公園經濟、萌寵經濟等消費新場景推陳出新……一系列消費新風尚的涌現,宣告着人們消費觀念的悄然改變。
數字時代的消費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潘越代表認爲,數字時代的消費變革,本質上是技術重塑“人與商品”的互動邏輯,“一方面,消費場景的時空界限被打破,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等服務,將消費行爲從‘計劃清單’轉爲‘及時滿足’;另一方面,推動消費價值升維,國貨消費背後的文化認同、智能設備衍生的健康管理意識等,體現出大衆消費理念的變遷,並倒逼企業實現從‘生產什麼賣什麼’向‘消費者需要什麼生產什麼’的轉型”。
對新型消費的發展前景,國家稅務總局銀川市金鳳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黨支部書記馬麗代表滿懷信心,“比如購買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監控系統等,提升了居家老人的生活便利性和生活質量,也讓子女多了一分安心。”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是今後一個時期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消費熱點。”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委員指出,生態旅遊、海洋旅遊、研學旅遊等活動,將不斷推動商業、旅遊、教育等消費跨界融合,可以實現“1+1>2”的共贏效果。
優化環境,釋放消費潛能
“解決制約人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方面的問題,是釋放消費潛力的關鍵。”商文江委員認爲,提振消費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多出實招。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今年要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之首;今年相繼出臺的《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爲提振消費帶來強烈信心。
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是提振消費的重要前提。在戴斌委員看來,“只有充實老百姓的錢袋子,老百姓的消費才更有底氣”。
“比如,銀川市推出辦理不動產權證發放電子消費券、繳納不動產契稅發放電子消費券等活動,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讓利於民。”馬麗代表指出,“通過持續優化稅收政策,可以進一步釋放消費潛能、激發市場活力。”
“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一環。”商文江委員提出,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權益保護渠道,讓消費者能夠更放心、省心、舒心。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