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談判 賴政府勿盲目樂觀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談判團隊正在華府與美方進行第四輪的關稅實體談判,目前尚不知結果爲何。關稅談判至關重要,臺灣人均應團結,但個人認爲前景恐不樂觀。
個人認爲,從四月至今,賴政府的談判有三點缺失:
一、該讓的全都讓了,該要的尚沒有要到。川普是談判高手,擅長極限施壓,談判還沒開始,臺積電已先被送去「昭君和親」,事前沒談好條件,事後就很難再談;加之賴政府放任臺幣大幅升值,臺灣可謂底牌盡出。
川普曾直言「臺灣很有錢」,其言下之意是想從臺灣撈錢。反之,臺灣該要的卻沒有要到,這導致臺積電加碼投資後,美國四月二日仍公佈臺灣卅二%對等關稅(高於日韓),臺灣人民一頭霧水。
二、國安團隊不懂經濟,臺幣升值置臺灣經濟於險境。賴清德以國安會議面對川普2.0,而國安會議成員多數無財經歷練,難以面對臺美複雜的經貿議題。臺幣對美元匯率由四月一日卅三左右,一度升破廿九,升幅約十四%,外銷產業哀鴻遍野。若因此步上八○、九○年代臺灣屈從美國壓力使臺幣升值,導致臺灣經濟失落了卅年的歷史悲劇重演,賴政府應戒慎恐懼。
臺灣人民對臺積電和晶片上下游產業外移已經憂心忡忡,如果連精密車牀等機械業者也因臺幣升值被迫外移,臺灣想做無人機、AI機器人就是癡人說夢!
三、國安會議和談判小組對美國政治和經濟相對不熟悉,也不瞭解美國政府的決策思維。若賴政府真認爲,臺灣送上臺積電、還主動提出對抗紅色供應鏈、臺幣又主動升值,川普應會心存感激,對臺灣會輕輕放過,恐是嚴重誤判。
川普不講仁義道德、不在乎民主或獨裁,他在意的,只是利用關稅幫美國找錢;讓製造業迴流美國,幫美國人找工作;利益之下,川普不管供應鏈顏色,眼前美中還在洽商領導人互訪。
我擔任過工商團體理事長,九○年代曾親身對抗過美國逼迫臺幣升值,瞭解美國政府的決策思維從來只以美國利益爲唯一優先;至於臺灣企業的生死存亡,完全不在其考量範圍之內,賴政府不要盲目樂觀。
總結以上,在此給賴政府兩點個人建議:
其一,賴政府應迅速誘導臺幣回貶,以免對產業造成更大傷害。我認爲,眼前對美匯率應先回貶至卅一至卅二之間,等臺灣對等關稅確定,先觀察中日韓匯率走向,再做調整,匯率影響臺灣經濟甚巨,政府萬不可一意孤行。
其二,不管MAGA是否成功,臺灣先要顧好自己。美國財政困窘,若沒有錢,美國很難再次偉大。而美中關稅戰,中國以稀土禁運扼殺美國科技、國防、汽車產業,美國妥協,沒佔到太多便宜。參衆兩院通過的「又大又美法案」,使已經超過卅六兆美元的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在川普任內還會再增加三點五兆美元;美國財政困境猶如失速列車,看不到解方。
不論關稅戰還是「美國製造」都將造成通膨,通膨將導致升息,升息會引起民怨也不利經濟,川普罵聯準會主席也無助於美國經濟。因此,知美國財政赤字難解,臺灣最重要的是顧好自己,絕不能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