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黑箱談判 賴政府恐一路跪美(李晴果)
臺美對等關稅談判進度未明。(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韓國政府證實,近日美國要求南韓設立一支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約臺幣11.8兆元的基金,目的是投資美國製造業。由於基金規模接近南韓年度預算的80%,引發南韓高層震驚,難以同意,因此美韓間的談判進度陷入膠着。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聯想到臺灣的處境。總統賴清德520就職週年演說時,宣佈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臺」。當時正值行政院率領逾百位企業領袖及行政部門代表,參加美國商務部於華府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後未幾,因此,外界聯想賴政府的主權基金與投資美國關係密切;果然,經濟部長郭智輝之後在立院接受質詢時指出,主權基金會以投資AI發展爲重點,而「AI最主要的市場還是在美國」,直接將賴政府打算成立的主權基金與投資美國掛勾。
事實上,早在4月間,郭智輝在談到如何因應川普關稅時,就曾提出集資20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計劃。等賴清德說起主權基金、以及郭智輝補充基金投資美國AI科技時,外界纔將「川普關稅、投資美國、成立主權基金」這幾件事情聯想在一起,顯然,臺灣跟南韓一樣,都是在川普關稅的大棒下,被迫要以成立鉅額基金的方式加大對美投資。
不同的是,南韓政府向其國人承認,這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但賴政府至今完全沒有說明爲什麼突然要成立以美國產業爲主要投資對象的主權基金,更沒有如南韓高層一般表明不願就範;事實上,對來自美方的要求,不論項目、不論金額,賴政府從來都是順服接受,甚至還主動爲美方釋疑。
例如,今年3月間,針對臺積電加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一事,賴清德在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共同召開記者會時就表示,「政府在臺積電赴美投資過程中,沒有接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臺灣或臺積電有沒有受到美方壓力,大家心知肚明,但賴政府一路跪美的態度,已嚴重傷害臺灣的企業和經濟,連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都在日前某個研討會上擔憂:「如果護國神山不在了,怎麼辦?」可見這一波波關稅談判衝擊下來,臺灣肯定傷筋動骨。
川普關稅正陸續放榜,但高居美國第7位貿易伙伴的臺灣,最終關稅稅率是多少,卻遲遲還未揭曉,令產業及國人惴惴不安;而更讓人無法放心的是,臺美談判全程黑箱,臺灣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能不能得到川普政府公平合理的待遇,賴政府始終秘而不宣;而近日傳出賴清德計劃8月訪問巴拉圭時過境美國,同時傳出的還有賴清德可能在美國期間宣佈購買波音飛機。是否購機換過境,還是賴政府有其他更多承諾,國人一概不知。其實,面對兇猛的川普政府,民意纔是賴政府最好的後盾,日韓可以把民意作爲籌碼,增加對美談判的底氣,賴政府做不到嗎?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