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GE醫療孫旭光:很多數字化產品都是在中國首發再推向全球
中新經緯4月10日電 (王玉玲)“我們在今年帶來了80款高端醫療設備,覆蓋高端/超高端CT、磁共振、核醫學、可視化診療等設備,這些展品100%融入AI功能,體現在工作流、智能化、支持圖像高清和性能等方面。”9日,在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下稱醫博會)期間,GE醫療中國首席技術官孫旭光在接受中新經緯等媒體採訪時表示。
孫旭光表示,根據GE醫療2023年做的調研,在參與調研的國家中,中國醫生對人工智能的信賴度最高。中國醫院的CT、核磁每天需要處理的患者數量是發達國家的好幾倍,需要用AI、數字化的方式來減輕醫生工作量。
中新經緯注意到,GE醫療在2025年規劃中,提到人工智能融入產品核心商業模式。
“中國的醫療人工智能氛圍非常好,首先從調查結果和實際情況來看,中國需求比較強烈,其次,中國的資源比較豐富,第三,中國從需求到推出解決方案、產品的速度非常快。現在我們很多數字化產品和項目,都是在中國首先推出,六個月或一段時間以後再推向全球。”孫旭光說道。
融入AI功能將如何影響經營?孫旭光認爲,當AI功能能夠幫助到病人和醫院,也會增強GE醫療設備的競爭力,以此支持企業發展。“從全球戰略上,GE醫療近幾年的收購併購基本上都聚焦在AI上,它對於設備廠商來講,在設備內置AI和整個影像鏈上面的技術創新,給整體創新研發實力帶來加持,這對於整體設備銷售也會帶來幫助。”孫旭光說道。
對於AI醫療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孫旭光表示,一方面,是醫療機構的接受度提高,應用深化,另一方面,從設備與AI融合層面,以前是硬件比較強,現在AI軟件也能夠反哺提升硬件性能。例如圖像的清晰度,以核心部件探測器爲例,原來探測器硬件要求都比較高一些,現在軟件和算法可以和硬件互補,在這種情況下,硬件降低了要求,通過軟件補充達到同樣的圖像質量。
除了深度融合AI,作爲一家跨國企業,GE醫療也在推動本地化研發製造。孫旭光表示,在本屆醫博會上,GE醫療中國團隊主導研發比例、國產化率也突破歷史新高,80款產品中有24款新品展出,中國團隊主導研發佔比50%。
“GE醫療在中國運營超過100年的歷史,擁有很強的本土化佈局和國產創新實力。我們在中國銷售的絕大多數產品已經實現在中國境內生產。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保持不變。”孫旭光說道。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