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貸款表現亮眼 3月金融數據超市場預期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3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3月信貸和社融數據均超預期,其中社融數據更是創歷史同期新高。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3月金融數據出現兩個積極的信號:本月貸款增速時隔2年重回上行,居民和企業信貸均好於去年同期;同時,狹義貨幣(M1)增速轉爲上行,打破了過去2個月連續下行的擾動。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記者表示,這主要受企業貸款較大幅度同比多增,以及政府債券持續大規模發行帶動;同時也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增強。“預計接下來財政穩增長將在促消費、擴投資方向進一步加力,政府債券融資規模還會處於較高水平,這些都將推動二季度信貸與社融持續提速。”

企業貸款是核心拉動因素

3月爲傳統信貸大月,信貸投放強度季節性回升。央行數據顯示,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環比多增2.63萬億元,同比多增5500億元,帶動月末貸款餘額增速較上月末小幅反彈0.1個百分點,表現超出預期。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3200億元。

民銀研究認爲,這主要因爲企業生產經營景氣度向好、春季基建等項目集中開工復工、房地產成交活躍度提升以及提振消費政策發力,使得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均出現積極變化,共同推動信貸增速回升。

企業貸款不僅是信貸增長的主力軍,也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有關數據顯示,3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84萬億元,同比多增50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4萬億元,同比多增4600億元,是核心支撐項;中長期貸款增加1.58萬億元,同比少增200億元,降幅顯著收窄。

“3月全國製造業PMI爲50.5%,連續2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預期向好提振企業信貸需求。”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於企業短貸同比多增的現象,馮琳認爲,這可能與企業經營週轉資金需求增加、金融“擠水分”效應邊際淡化,以及當月票據利率和債券發行利率走高,短貸對票據和債券融資形成一定替代等因素有關。

有關數據顯示,3月票據融資季節性減少1986億元,同比少減514億元,對信貸整體同比多增也有一定拉動。

在中長期貸款方面,3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則延續少增,但少增幅度僅200億元。

馮琳分析稱,3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延續同比少增,主因年初置換債大規模發行,3月還有較大規模城投平臺存量貸款被地方政府債所置換,這會直接拉低當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新增貸款=新發放貸款規模-貸款償還規模)。

M1增速轉爲上行

記者注意到,雖然3月末M2同比增長7%,與2月末持平,但3月末M1同比增速爲1.6%,增速較上月大幅回升1.5個百分點。

對於M1增速上行的原因,馮琳表示,這主要源於3月用於化債的地方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加之企業短期貸款多增,直接推動企業活期存款多增。同時,3月一、二手房市場總體保持回穩態勢,帶動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轉移,也對M1增速有一定支撐作用。

來自銀河證券統計顯示,3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長2.9%,這將有助於推動居民存款迴流企業。同時,製造業PMI連續2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BCI企業經營狀況指數連續3個月保持上行,3月環比2月上行1.98個百分點至54.75,顯示企業預期持續回暖。

在地方債發行方面,據民銀研究統計顯示,3月政府債券新增1.48萬億元,同比多增1.02萬億元,特別是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維持較快發行節奏。另有數據顯示,1—3月,用於置換存量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累計淨融資1.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

不過,馮琳同時指出,當前M1增速仍然明顯偏低,顯示後期還需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居民消費信心和企業投資信心等方面持續加力。

總體來看,樑斯對記者表示,經濟主體預期樂觀帶動一季度金融數據整體向好。未來,在國外形勢複雜多變背景下,監管部門已輪番表態將強化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預計金融數據將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

(編輯:吳婧 審覈:杜麗娟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