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於預期的金融數據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董希淼(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金融數據。數據顯示,無論是一季度還是3月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長都明顯好於預期。這一方面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穩固;另一方面表明,有效需求正在回暖,宏觀經濟加快恢復。這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下一步,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加大對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的支持與服務。

從貨幣供應量看,截至2025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餘額1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M2增速基本穩定,M1增速上升較多並創下近一年新高,而且M2與M1的“剪刀差”較上月收窄1.5個百分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經濟活力增強,企業對未來信心有所恢復。

從社會融資規模看,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單季新增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其中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5.8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同比多增1.09萬億元,處於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從信貸增長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3200億元。其中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64萬億元,明顯好於市場預測值(3.0萬億~3.2萬億元),同比多增547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超預期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信貸需求有所回升和政府債券發行增多。3月份除了貸款同比多增外,政府債券新增近1.5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而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主要貢獻項是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增加。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數據表現亮眼,表明有效信貸需求正在回暖,宏觀經濟加快恢復。去年9月24日以來,一系列增量政策密集出臺,特別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協同發力,有效穩定市場信心,扭轉社會預期,企業等經濟主體投資意願逐步回升。經濟數據還顯示,3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經營景氣程度都有提升,如3月製造業PMI達50.5%,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

一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6萬億元,這還沒有考慮地方債務置換因素的影響。去年以來,隨着地方再融資專項債加快發行,地方債券置換貸款情況增多。去年四季度用於化債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超過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又發行超過1.3萬億元,估算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1.6萬億元,還原後人民幣貸款增速超過8%,與社融融資規模增速相當。因此,貸款支持力度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

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僅佔人民幣貸款增量的10.6%。這表明,居民部門有效信貸需求還應進一步激發。不過,從3月當月看,住戶貸款較上月增長9853億元,同比多增44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5047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531億元。以個人住房貸款爲主的住戶中長期貸款支撐住戶貸款保持正增長,單月超過5000億的增量爲2024年1月以來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地產市場有企穩回升的跡象。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貿易伙伴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全球貿易與經濟秩序面臨重大挑戰。因此,雖然一季度和3月份金融數據表現亮眼,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應未雨綢繆,保持較大的實施力度,必要時加大預調力度,繼續穩住市場信心和預期。

目前,無論是新發放的企業貸款還是住房貸款,利率均較上年明顯下降,處於歷史低位。因此,短期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的可能性降低,而降準的必要性更大。二季度,或可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進一步傳遞出提振投資者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明確信號。

從金融數據看,居民部門有效融資需求雖然有所恢復但仍然偏弱。下一階段,應加大力度穩定居民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當下重中之重是繼續採取措施,鞏固並提振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房地產是我國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關聯很多上下游行業,其良性循環對經濟恢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全部取消住房限購、限貸、限售等限制性措施,繼續降低房地產交易環節的稅費,更好地提振居民住房消費的意願和能力。同時,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消費金融,加大對居民大宗消費和日常消費的金融支持。在前期消費貸款提高額度、延長期限等措施基礎上,金融管理部門可創設支持消費信貸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爲金融機構加大消費信貸投放提供有力支持;財政部門可繼續加大對“以舊換新”等活動的補貼範圍和補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