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醫保套現”漏洞,守護羣衆“救命錢”
近日,央視曝光武漢多家藥店存在“醫保套現”亂象,隨後武漢多部門介入調查,目前已暫停三家藥店的醫保結算。
據報道,“醫保套現”已形成倒藥套現“一條龍”鏈條。參保人用醫保卡在藥店購買1萬元左右藥品,收藥人以6至7折的價格回收,參保人得到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現金。由此,藥販子低價回收參保人從藥店購買的藥物,再通過地下渠道二次銷售牟利;參保人進行了套現獲利;藥店藉此完成了高額業績。看似人人得利,但是國家的醫保資金卻承受了巨大損失,羣衆的“救命錢”就這樣被侵蝕了。
從整個流程來看,無論是通過“迴流藥”來套現醫保資金,還是通過“無病假治”等方式騙保,都需要參保人的配合。對個人而言,用六折甚至更低的價格賤賣醫保賬戶資金,這無異於透支未來的救命錢,等到將來要用錢看病時,悔之晚矣。提供個人醫保碼以參與非法套現,也違反了醫保基金監管條例中個人對自己醫保碼的管理要求。
從源頭治理,對於套現最有效、最有力度的監管舉措,就是加大醫保宣傳力度,影響參保者個人決定,使大家認識到這種手法真正被坑害到利益的,恰恰是參保者自己。“醫保套現”於公侵佔醫保資金,於私被發現後可能暫停醫保結算和罰款,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爲眼前小利折現的行爲看似現實,實則欠考慮,得不償失。
除了參保人,整個鏈條上,藥店也是關鍵環節。據調查,一些藥店爲了完成銷售業績,在明知處方是假的情況下,還是會將藥品銷售給參保人。《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定點醫藥機構不得爲參保人員利用其享受醫療保障待遇的機會轉賣藥品,接受返還現金、實物或者獲得其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
要杜絕藥店“監守自盜”,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層面,針對藥販子與藥店合謀的新套路,監管也必須多出新招。構建更加通暢的處方流轉平臺、全面普及藥品追溯碼、針對醫保消費記錄建立智能風控模型等技術更新,都應加速推進。
醫保基金是國家爲保障人民健康而設立的專項資金,是羣衆的“救命錢”,需要大家共同守護。針對醫保套現亂象,梳理套現鏈條,堵住各方漏洞,需要不斷完善監督醫保基金的制度,不斷升級技術監測和堵漏能力,只有“道高一丈”才能斬斷那些伸向羣衆“救命錢”的黑手。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