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生懸命 守護全民保命錢

彭淮南幫新臺幣匯率打了一輩子的仗,對「守住臺灣的外匯存底」有着一定的堅持與使命感。(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2018年2月退休後,轉任央行無給職榮譽顧問,這7年時間,從未針對政策發表看法,選在賴清德總統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此刻提出建言,除了希望政府能少走冤枉路,還有對「外匯存底可能被挪用」的擔憂。這是他花了一輩子所守護的,或許有情感上堅持,但更多的是實務上考量。

彭淮南1998年2月接任央行總裁,時值亞洲金融危機,3個月後連發3道外匯禁令,最悍的就是禁止國內銀行承作NDF業務,以應對索羅斯襲擊。這是彭總裁上任後第一個重大政策,儘管當時質疑聲浪不斷,但確實讓臺灣全身而退,他也因此一戰成名,被冠上「外匯殺手」封號。

彭淮南是央行外匯局出身,有理論基礎、更兼具實戰經驗,藝高人膽大,造就霸道的領導形象。他對匯市炒作深惡痛絕,即便背上干預匯市自由化的罪名,也不願妥協,幫新臺幣匯率打了一輩子的仗,對「守住臺灣的外匯存底」更有着一定的堅持與使命感。

彭淮南很清楚,在面對禿鷹襲擊時,除了政策必須快狠準,也不能沒有「底氣」,外匯存底就是救命錢。因爲臺灣必須面對非IMF會員國的現實,當臺灣發生金融危機時,是無法尋求外援的,這時候只能靠自己,累積龐大且充裕的外匯存底,對臺灣是保障。

除此之外,雖然臺灣的外匯存底餘額超過5千億美元,感覺上多到滿出來,彭淮南卻從未拿這點邀功,因爲他知道,外匯存底有一部分是短期投資的熱錢,並不是很穩定的資金,講白一點就是「虛胖」,扣除進出口外資所需的安全存量後,並沒有想像得多,若再被挪用作爲主權基金,將嚴重衝擊金融韌性。

在彭淮南總裁任內,只要有人提及「動用外匯存底」,他就抱着寧可得罪人的姿態,也要把底線畫出來。在成立主權基金這件事上,他或許不在意別人說他「擋」,但他絕對很在意有人想要動外匯存底的歪腦筋,也盼賴總統聽得進去,守住這屬於全民的資產。